编者按:《聖裔話儒》是由至聖孔子基金會公眾號推出系列視頻節目。該節目由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至聖孔子基金會會長孔垂長先生主講或作為話題引導人,宣傳、解讀孔子思想的現代價值,以國際化的視野,古今穿插的角度,輕鬆、親切的風格,和適合當代最新傳播方式的互聯網短視頻形式,架設起海峽兩岸以及學術殿堂與社會普及溝通的橋樑,創造推廣、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形式,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盡一份力。《聖裔話儒》第三季的主題是《繁星閃耀——孔門座下的賢者》,現在推出第二集。孔垂長先生和李炳南老教授的入門弟子、在兩岸和馬來西亞弘揚國學廣受好評的唐瑜凌老師為你解說传承孔子圣道的曾子的故事。
合作單位:臺灣時哉時哉網路教育學院
1、我們這一系列的主題是:繁星閃耀-孔門座下的賢者。所举的是孔門座下的精英。《鹽鐵論》上說,這七十二贤都具有卿相之才,意思是可成為天子或諸侯,治理天下或國家的棟樑。本次主題是从七十二贤挑選一些贤者,條件也如孔先生所說。我根據孔先生所講這些人物的大要,來細數他們的內涵、氣象、成功之處,幫助我們走入時代,在這時代中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在这時代發揮大用,找到自己真正的出路。
2、首先从傳承孔子聖道的曾子說起。在孔先生的介紹中,初步了解個大概,但孔子是怎麼把這位魯鈍之才变成一個時代的精英?這是最厲害的魔法。什麼叫做魯鈍之才?就是上課都聽不懂的,沒有悟性的,這種人放在每一個時代,都注定是食物鏈的底端,注定是時代邊緣的人物。但曾子他卻恰恰相反,在孔子过逝時,在莒国作过官,以後齊國請他做宰相,楚國請他做令尹,晉國請他作上卿大夫。他70歲過世的時候已經名滿天下,相信大家對這樣的人物一定充滿了好奇,他到底是怎麼成功的?人生命運是怎麼轉變的?在山窮水盡的時候,是怎麼柳暗花明的?
3、首先說他是一個魯鈍之才,悟性很差,上課都聽不懂的,要很用功才能跟上進度的,這对有學習障礙的人,是很有激勵的作用。可是说這些有根據嗎?首先在《論語·先進篇》的第十八章:柴也愚,參也魯(如刀子很鈍,切不了東西)。曾子這樣的形象是孔子說的。在《禮記·中庸》有形容到曾子的形象是: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是,他人學一次就會,自己要學100次才会,他人學10次就會,自己得学1000次才行,由此可見曾子的魯鈍。
4、他要怎麼翻轉他人生的命運呢?首先就求學的部分,那是脱困最重要的方法。在《學而篇》的第四章,曾子說到每天拿三件事多次反省自己。這種批判式的思維,把自己在慣性生活中的生活作大幅度的改變。首先是為人謀而不忠乎:替人謀事,盡心盡力,這是事業成功的秘密。不但在發展事業的時候,成為別人成功的幫手,在自己發展事業的時候,也特別容易認識到這樣的人才。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跟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要特別講究信用,才能夠跟人家有共學的機會,成為團隊,一起發展事業。至於傳不習乎,老師所傳的透過預習、練習、複習(可以結合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要跟同儕切磋琢磨,甚至傳授知識給學生們,也是這樣的溫習、複習(也符合了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精神),更是他求學成就的秘密,從魯鈍的命運脫困。
5、他的「傳不習乎」到底是傳自於誰呢?据《闕里志》所載,他在16歲的時候,孔子當時周遊列國已在楚國,他的父親曾點命他前往楚國就學,可見曾点頗有見識。曾子也是具有膽識,在這麼小的年紀,就出國讀書。想不到竟與孔子及師兄弟們厄於陳蔡,也與子貢一般得聞性與天道。《論語》中子贡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就是在這個場景中發出的感慨。
6、曾子的成就,無庸置疑得利於孔子,不但從孔子那裡學得性與天道的思想,以及一身的本事,但也在顏回那裡受教良多。或許在課堂上聽不懂的,在颜回那裡得到了了解,並且多有啟發。在《大戴禮》曾子疾病的那一章,说到曾子有疾,曾元抱首,曾華抱足,曾子说:「吾無顏氏之才,何以告汝?」意思是,我如果沒有顏回這樣的朋友,我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教訓小子你們了,可見颜回對他德學的助益。並举《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強調有始有終的重要。上述可知曾子他交朋友的厲害的地方,懂得找高手來切磋琢磨,在《論语·颜淵篇》,他說:君子是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與朋友共同切磋琢磨是培養自己的能力最殊勝的善巧方便,也是共創事業最好的良伴。
7、他對顏回的觀察也是極其細膩。在《論語·泰伯篇》有: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从事於斯矣。他看懂顏回求学法是学自於孔子(以能問於不能,例如学琴師襄;以多問於寡,例如以7歲童子項橐为師)。本人是有若無,實若虛(这樣的人才能謙謙受教),自修的修為也到了爐火純青,別人無禮的冒犯颜回,颜回能不予計較。有了師友的教導,他能夠傳不習乎,也成為孔門弟子请教的对象。
曾子不但善學顏回,也善取師兄弟殊勝的形象來作為效法的對象,並與他們情誼深厚。例如《論語》中記載曾子讚子張容貌堂堂,仁也學得很好,而子張死時,曾子因有母喪,穿著喪服而往哭亡友,盡朋友之誼;有人說這不合乎禮?曾子說,我只知道我要去為好友哭奠。
當然他对朋友除了善取長处、优点及建立深厚的情誼外,也能對朋友的缺失規過勸善。《礼記·檀弓》載著:子夏因為愛子過世,痛苦伤心而失明,曾子前去奔喪安慰子夏。曾子哭,子夏也哭,並說:我沒有什麼罪,為什麼會得到這樣的報應?曾子說:你怎麼會沒有罪呢?我跟你一起共學於孔子,後來你回到魏国西河教化,人們只知道有你,而不知道有孔子,這是你第一個罪。你的雙親過世,西河的人民並沒有聽到你特殊的孝行,这是你第二個罪。哭兒子哭到失明,非君子之行,這也是你第三個罪過,你怎麼可以說你沒罪呢?子夏聽完將他的手杖丟在旁邊,拜謝曾子說:這是我的過失,這是我的過失,我離開團體太久了,才會產生這樣的過失。
8、曾子在透過「憤」、「悱」的心態,也就是很強的善法欲,想要求學得到殊勝的成就,下了「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死功夫,由於他的質地很好,忠信待人,所以老師與朋友對他是不吝教導跟啓發,終於成為孔門的傳人。
在《論語》上,有一回孔子呼曾子之名而說:我的道,你可以一以貫之。曾子回應說:是。孔子之道,一理分為萬事,萬事歸於一理,有入世者,也有出世者,而能一以貫之。當孔子離去時,門人(或孔子的弟子或曾子的弟子)不解而問,曾子回答忠恕即是夫子之道。所謂盡己之謂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謂恕。忠恕違道不遠,可以由事入理,而能一貫。後儒多以此典故說明曾子得到傳承。因為他能傳達儒家之宗,對儒家的建樹很大,所以後人尊他為宗聖,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當時門人有不懂的地方除了直接向孔子請教,有時也向曾子請教(尤其顏回過世,他得到孔子的印可,可能更得到大家的信任)。所以在《論語》中稱为曾子,當然在《論語》中对有若称有子、閔子騫称閔子、冉求称冉子,或是《論語》的集结,也有他們的學生,所以學生称老師,不敢称其名。
不管如何,曾子他真的是孔子弟子座下很有份量的學生,道統能往下傳的關鍵人物之一。由於曾子的份量很多,分上下兩集來報告,以上是上集。下集我們將報告曾子學成之後,如何成為立德、立言、立功的君子,另有他的精彩處。他是一個魯鈍之人,食物鏈最底層的人,翻轉命運最傳奇的故事,歡迎大家收看,下期再會。
孔垂长和至圣孔子基金会
孔垂长是孔子第 79 代嫡长孙、第二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在社会上有“当代衍圣公”之称,被海内外有儒学情怀的人士视为孔子道统在当代的精神象征。衍圣公是宋朝以来历代皇帝对孔子嫡长孙的封爵,1935 年中华民国政府将衍圣公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其为民国政府唯一世袭的特任官。孔德成先生 1949 年迁台,2008 年 10 月在台北逝世,其长孙孔垂长于 2009 年由台湾最高领导人马英九任命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垂长每年 9 月 28 日孔子诞辰纪念日以奉祀官、主祭官身份出席台北孔庙的祭孔大典,清明节期间主祭曲阜市的尼山春季祭孔和孔林家祭;2011 年在台湾发起设立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2014 年在大陆设立至圣孔子基金会并亲任会长,在台湾、大陆等地开展了很多有影响的儒学社会活动,先后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学术交流,并受聘担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名誉理事长、孔子研究院永久荣誉院长、山东大学名誉教授、曲阜师范学校名誉校长、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名誉会长、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等荣誉职位。
至圣孔子基金会是孔垂长在大陆开展活动的唯一平台。在孔垂长会长亲自领导下,至圣孔子基金会发扬孔子道统在海峡两岸及儒文化圈国家的影响力,依托台湾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端学术支持,链接海峡两岸孔子文化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汇聚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成人礼、开学礼、礼乐文化节等群众性儒礼推广活动,举办国学公益修习培训、两岸教育和文化交 流等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众文化自信,促进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新和应用,以期早日实现社会大同。
订阅/合作/投稿
微信 / 微博:至圣孔子基金会
联系邮箱:chineseconfucius@126.com
往期精彩推荐
孔子诞辰纪念日两岸多地盛大祭孔,七十九代嫡长孙孔垂长视频讲话
孔子第五十三代嫡孙 : 元朝终结南北宗并立局面,孔氏大宗自然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