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裔话儒》之《繁星闪耀》第三集:传承孔子圣道的曾子(下)

至圣孔子基金会-首页    圣裔话儒    《圣裔话儒》之《繁星闪耀》第三集:传承孔子圣道的曾子(下)

编者按:《聖裔話儒》是由至聖孔子基金會公眾號推出系列視頻節目。該節目由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至聖孔子基金會會長孔垂長先生主講或作為話題引導人,宣傳、解讀孔子思想的現代價值,以國際化的視野,古今穿插的角度,輕鬆、親切的風格,和適合當代最新傳播方式的互聯網短視頻形式,架設起海峽兩岸以及學術殿堂與社會普及溝通的橋樑,創造推廣、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形式,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盡一份力。《聖裔話儒》第三季的主題是《繁星閃耀——孔門座下的賢者》,現在推出第三集孔垂長先生和李炳南老教授的入門弟子、在兩岸和馬來西亞弘揚國學廣受好評的唐瑜凌老師為你解說传承孔子圣道的曾子的故事。

合作單位:臺灣時哉時哉網路教育學院



【孔垂長】

大家好,我是孔垂長。

這一集開始,會逐一講述孔門座下的賢者們,並與唐瑜凌老師配合,每一集我會先開場,簡介人物後,再請唐老師為大家詳細解說。

首先要推出的重磅人物便是傳承發揚孔子聖道的曾子。

能作為至聖先師孔子的傳承,我們不禁聯想,他一定是位佼佼者,天資聰穎,學習力強,才能在眾弟子中脫穎而出,被選為傳承。

事實卻不然,曾子,本名曾參,字子輿,是魯國南武城縣人,小孔子四十六歲,孔子過世的時候,曾參才只有二十七歲。他是一個上課都聽不懂的學生,資質非常魯鈍,可是他靠著「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努力不懈,最終有了傳承的天命,得到老師全部的傳承,並與同門以及他的弟子們,共同編纂《論語》、《禮記》、《孝經》等等,教化生徒,傳承大道。

曾子為學成功的事例正說明,擁有聰穎的天資固然可喜,但是後天努力的學習更是重要。而能夠自己爭取、自己創造天命的人,更是掌握命運的鑰匙,能發揮生命最大的價值。曾子詳細的事蹟,就請唐老師來說說。

唐瑜凌

上集談到曾子是一位通達性與天道,入世是立德、立言、立功的君子。這樣的成就,是求學有成的形象,他除了得到孔子性與天道的傳承,對夫子所說之道,能一以貫之。在論語里仁篇的第十五章,是可以得到證明的。但在經學上也得到了孔子的傳承,特別是孝經的傳承。那是因為曾子最為人樂道的,是他的孝心孝行。要把孝道做好當然是不簡單的,這裏面包括心態、做法、見地,不只是孝順而已,就跟我們先前講到閔子騫一樣,是充滿了智慧的。

曾子雖是孝子,在未學成於孔子之前,是屬於魯鈍之人。據說他有一次耕作時誤斷了瓜根,他的父親非常生氣,拿起木杖狠打,以致於昏了過去。過一些時候,他甦醒過來時,不僅沒有半分的埋怨,而且還彈琴放聲高唱。他怕父親傷心,用這種方式來安父親的心,他以為這個就是孝道。孔夫子聽到這個消息,就對門人講:「曾參如果來了,不準他入內。」本來嘛,父親用小木棍打,可以不要躲閃,就承受下來;但遇到大木棍的棒打,就應該放聰明點,趕快逃開躲一躲。受到傷害不躲開,反而使得父親背上了不慈的惡名,這如何是孝?可見光有質地,還是不行,要上學讀書,才能開通見地,發揮質地的大用。

他瞭解養志悅親的孝道行相,在侍奉父親時,每次進餐必有酒肉,用畢將撤,必請問父親,餘留的酒肉飯菜要送給誰?倘若父親詢問酒肉是否有餘,曾子一定回答說有,父親就能盡興享用,這就是一種養志之孝,心志上是順承父親之心。其次父親曾皙愛吃羊棗,在他過世之後,曾子每見羊棗,睹物思情,不忍食用父親生前所獨愛的食物。

在一飲一食的細節中,都可以見到他的慕親之切。曾子每次讀有關喪禮的文章,必泣淚沾襟,感嘆雙親之往而不可還,子欲養而親不待。

孟子言:「大孝終身慕父母。」曾子可以說當之無愧。曾子更知道孝道,是以學道來完成大孝。《史記》上載,孔子以曾子能通孝道,故以曾子爲當機,講授孝經,令曾子傳述這門先王通往內聖(人生最高的修爲)外王(作為一個成功的領導者)的至德要道《孝經》。

總之,《孝經》是一個領導者如何規範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的孝,是一本能令領導者經營近者悅、遠者來的風氣(的書),凝聚各行業以及教化的人才,必能使民生樂利,安邦定國。

當然曾子不止在孝經的通達,還與他的師兄弟子夏設教於西河,並與同門以及弟子編纂《論語》、《禮記》、《孝經》等,做教化生徒、傳承大道之事業。特別是作《大學》,將孔門內聖外王的修學法詳述,並闡述孔門的心法給子思,子思之後作《中庸》,來明孔門的心法,如何將性與天道的出世的思想,入世來經營政治與教育的事業。

在政治上,曾子他雖曾得楚惠王重用,費國國君聘請,晚年也受齊、楚、晉各國拜相之邀,而爲齊相,楚國的令尹,晋國的上卿大夫(有的說曾子皆拒絕),但在民族延續的大業上,他傳承了性與天道,及成就了經學著作與講述的事業。其言論被弟子整理成書,《漢書‧藝文志》錄有曾子十八篇。這種對文化道統的貢獻,簡直難以想像,不但有著書立說,又有培養人才之功,是君子的立功,而且是功在萬世!

曾子的立德,到底在哪裏表現呢?首先在禮記的檀弓篇有記載,在曾子臨命終的時候,樂正子春(學生),曾元、曾申在旁邊侍侯著。有一個童子在房角落拿著燭火照亮房間,他看到曾子所睡的蓆子,讚歎說:「這華麗美好的蓆子,一定是大夫的蓆子吧?」

子春說:「止」。就是不要他講話。

曾子聽了以後,說:「是的,這個華麗的蓆子是大夫的蓆子,是季孫大夫所賜的蓆子,我沒有換。」於是叫曾元扶起換蓆子。

曾元說:「您已病重甚危急,不可換,天亮時候再換吧?」

曾子說:「你們愛我不如童子,君子愛人以德,小人愛人以姑息。」

我有什麼所求,我就是希望到死的時候,依然合乎禮之正。於是在換蓆的過程中,曾子就過世了。

這與上期節目子路臨命終時從容結纓而死是一樣的。不以死生之變,改變他平生的操守,曾子與子路,真的是千古之絕唱。

在此之前,也有二段曾子在臨終,化他及自行守道的氣象。

首先是泰伯篇的第四章,曾子在病危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達官貴人去看他,因為曾子的名氣很大,他也與孟孫大夫的家族比較有交情,這時候孟敬子去探問。曾子主動地贈言給孟敬子,這可能是最後的機會了,如何給這位大夫最好的建言,也是曾子最後利他的善法,導正他功德非常大。曾子說了,鳥將死,鳴聲必哀;人之將死,他所說的話,一定是發自肺腑的。以此告訴孟敬子,要注意的事情有三個,一個是從儀容舉止,推展到一切的事情合乎秩序,就能遠離他人對我們的暴慢不敬。二,是待人的臉色要莊重,不要嬉皮笑臉,也容易讓人以信實相待。三,是說話要說得適當,要說得清楚,合乎理智之言,他人才不會不當回事。至於一般的禮儀,如祭禮中的禮器行禮等等,有專職的人負責,不必事事操心,極其煩瑣,要有大夫的樣子。這真的是對朋友善盡職責了,表現出最大的誠意了。

其次在論語泰伯篇第三章中,曾子表現的是守道最殊勝的氣象,是堅持到臨命終,那是人生真正的考驗。此時的他深染重病,他召喚著門弟子,說:「打開棉被看看我的手,看看我的腳吧。詩經上說:『戒慎恐懼,像走在深水的岸邊,唯恐墜落下去;又像走在薄冰上面,唯恐陷入冰下的水裏;這樣的恐懼小心。』」他告訴親近的弟子,「從今以後,我可以免於損道了。」

這是他一生堅持道,走到臨命終。在臨命終,曾子顯示守道的氣象與合乎禮之正而離開人世。這是最殊勝立德的寫照,一般隨世俗浮沈的讀書人,簡直難以想像!

至於曾子的立言,包括他闡述過去聽夫子所說的正論,例如在憲問篇的第二十八章,孔子教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人所負責之事,不要去干涉,要尊重他人的職責。

曾子根據周易艮卦的象辭,來解釋孔子這兩句話,叫做,君子思不出其位。就是安守本份,這也是君子的修學法。當然給予建言,或者他會發生一些罪過,站在好友的立場給予諫言,又另當別論。

其次在子張篇的第十七章,曾子也傳述,他曾聽過老師(孔夫子)講到,常人在一般的情况下,不會將真情完全表現出來,大概只有父母之喪吧。孝子們對父母之喪的真情流露,這是遮掩不住的。當然這也是風俗淳厚的所在。

另外在子張篇的第十八章,曾子也傳述老師(孔夫子)說過,孟莊子的孝行,表現在一般的事相上,別人或可都做得到;但是他繼承他父親孟獻子卿大夫之位,所用的家臣及所行的家政,都是沿用父親,這點是別人很難辦得到的事情。一直到他過逝爲止,真的是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這也是看歷史人物的眼力。

曾子也留下一些的佳言,足以成為後世的圭臬。例如在學而篇的第九章,曾子說:「領導者對父母親之喪,要慎重其事,表達感念哀思的真情。在喪葬三年之後,須依禮、依時,追念祭祀父母以及祖先。領導者能經營慎終追遠的風氣,會使民風淳厚。」這也是領導者經營風氣重要的修學法。

曾子在泰伯篇的第七章也說到士的修學法,士有這樣的氣象,這個人是挑大梁、穩大局的人物,不可多得的領導人才。他說,一個讀書人(士),心志要弘大,要有堅持到底的毅力(執善固執:永遠利他,當然也要講究善巧方便)。士的責任重大,所行之道遙遠。怎麼重大?就是以行仁為自己的重責大任。怎麼遙遠呢?這種大責任一直擔負下去,到死為止,不管他在任何的工作崗位,都是如此。曾子就是這樣的表現,在臨命終也是這樣的呈現,是表裏如一的人。

同樣的在泰伯篇的第六章,曾子說,這樣的士啊,可以作為君主的託孤大臣,並把全國政治的大事,一併託付此人辦理,就像周公、諸葛亮、伊尹一樣。一旦面臨國家存亡的關頭,也不會因爲利害關係而改變他的意志,能全始全終。這種士啊,在面臨大權力的考驗而不改節操,一定是一個君子,不但具有優越的辦事能力,更具有高尚的品德,這樣的士稱為君子,是當之無愧的。

以上兩集略述了,曾子其爲人也,他的孝道,他的好學,他的人格特質,他的性與天道與經學的傳承,在入世的時候,他的君子風範,守道、守禮,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借著論語的章記,禮記的片段,描摹出這位立德、立言、立功的君子,是一個典範,是一個標竿,說他是孔子的傳人,是宗聖,成為孔子的四配,有何不可呢?

這兩集略述曾子就到這裏爲止,謝謝大家收看,下期我們將以子思其爲人也這個主題,再與大家相會。

謝謝大家!





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通过下面二维码可参与和支持至圣孔子基金会的公益事业。欲更多了解或建议请留言,我们将及时联系您!

公益捐赠怎样抵扣所得税



孔垂长和至圣孔子基金会


孔垂长是孔子第 79 代嫡长孙、第二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在社会上有“当代衍圣公”之称,被海内外有儒学情怀的人士视为孔子道统在当代的精神象征。衍圣公是宋朝以来历代皇帝对孔子嫡长孙的封爵,1935 年中华民国政府将衍圣公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其为民国政府唯一世袭的特任官。孔德成先生 1949 年迁台,2008 年 10 月在台北逝世,其长孙孔垂长于 2009 年由台湾最高领导人马英九任命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垂长每年 9 月 28 日孔子诞辰纪念日以奉祀官、主祭官身份出席台北孔庙的祭孔大典,清明节期间主祭曲阜市的尼山春季祭孔和孔林家祭;2011 年在台湾发起设立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2014 年在大陆设立至圣孔子基金会并亲任会长,在台湾、大陆等地开展了很多有影响的儒学社会活动,先后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学术交流,并受聘担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名誉理事长、孔子研究院永久荣誉院长、山东大学名誉教授、曲阜师范学校名誉校长、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名誉会长、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等荣誉职位。


至圣孔子基金会是孔垂长在大陆开展活动的唯一平台。在孔垂长会长亲自领导下,至圣孔子基金会发扬孔子道统在海峡两岸及儒文化圈国家的影响力,依托台湾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端学术支持,链接海峡两岸孔子文化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汇聚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成人礼、开学礼、礼乐文化节等群众性儒礼推广活动,举办国学公益修习培训、两岸教育和文化交 流等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众文化自信,促进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新和应用,以期早日实现社会大同。



订阅/合作/投稿


微信 / 微博:至圣孔子基金会

     联系邮箱:chineseconfucius@126.com


往期精彩推荐


孔子诞辰纪念日两岸多地盛大祭孔,七十九代嫡长孙孔垂长视频讲话

孔垂长主礼台中市纪念孔子活动、岛内外八十二名学子盛大成人礼

七十多年前设立的中国节日,感人的历史故事,深邃的文化内涵

台北孔庙再度仲春丁祭 孔垂长鼓励宗亲实践诗礼祖训

孔德成先生传记纪录片于台北孔庙首映

孔子77代嫡孙女孔德懋逝世,侄孙孔垂长致唁函哀悼

世界青年儒林大会在韩国安东召开,孔垂长会长受邀致辞

世界宗教会议开幕,孔垂长会长受邀视频致辞

迎月赏月古礼再现,孔垂长向全球中华儿女送上祝福

《聖裔話儒》推出第二季:孔門十哲—孔門弟子中最耀眼的十顆星

《聖裔話儒 》 之《孔子古今說》第一集:假如孔子是现代人

为什么计算祭孔年份台湾要比大陆少一年?

央视《文化十分》  孔氏宗主讲述天下第一家谱

孔子第五十三代嫡孙 :  元朝终结南北宗并立局面,孔氏大宗自然归正

礼学专家研拟数载 至圣孔子基金会首推新式儒礼

孔子道统历代嫡传述略之一:始祖孔子及溯源

大道儒商,福祉社会----首届两岸企业家论坛倡议弘扬新时代儒商精神

台北祭孔大典雨中举行儒风园游会市民追捧

孔垂长会长全家来京看望百岁圣裔孔德懋女士

当代衍圣公清明节之行

2023年2月9日 20:23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