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垂长先生应约为《国际儒学》2024年第3期“庆祝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三十周年”专栏撰写文章《在现代社会振兴儒家文化的意义和探索》。《国际儒学》是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高端学术刊物。摘 要: 儒家文化的当代复兴不仅是一个哲学命题,更是一个值得瞩目的社会文化现象。理解在现代社会振兴儒家文化的意义,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理解: 一是考察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发挥作用最大的领域———教育和礼乐,这体现了在实践中儒家文化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并被现代社会所呼唤的功能作用; 二是考察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振兴面临哪些难题,或者换个角度说,现代社会期待儒家文化来解决哪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即古今问题( 传承与创新) 、天人问题和中外问题。儒家文化在以上五个领域及维度,都能为现代社会之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智慧参考和实践支撑。关键词: 儒家文化; 现代社会; 古今问题; 天人问题孔子不仅是中华上古文化集大成者,也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儒家的仁礼思想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也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探索提供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表达方式。人们尊敬孔子并将他视为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和儒家文化圈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国和东亚、东南亚各族人民都面临着现代化的挑战。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是后发现代化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进入 21 世纪之后,在这方面,依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总结和反思。兹就在现代社会振兴儒家文化的意义,谈一点自己的浅见,也分享我所带领的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和至圣孔子基金会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论语》首章即举“学而时习之”,儒家文化的振兴在现代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教育领域,儒家文化强调道德修养和人的全面发展。孔子曰: “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篇》) 学习是人之成人的根本途径。儒家所讲的学习是一种全面的身心修养。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往往关注物质利益和个人事业发展,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儒家文化的振兴可以帮助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促使人们在物质追求的同时注重精神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儒家文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有利于在全社会培养尊师重教的氛围,促进全民族教育水平的提升。儒家教育重视道德养成,有助于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高尚价值观的人才。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国民道德的养成,是一个国家保持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儒家所提倡的书院教育重视人才的道德培养和审美艺术等多方面素质的养成。在新的世纪,儒家书院教育如何在保持自身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跟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需要我们做出新的探索。儒家书院的传统教育,还应该与西方社会的人文教育展开对话,在东西方的古典教育中寻找共通之处,从而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建立更加具有普遍性价值的定位。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和至圣孔子基金会也在积极探索传统儒家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之道,我们筹建“孔德成先生云纪念馆项目”,希望建立一个展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型平台,并举办国学公益修习培训,推动海峡两岸教育和文化交流,促进儒家文化海外交流,希望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交流中实现互相理解和互相启发。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国学教育是一个大课题,需要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从各个方面共同推进和完善。结合当代社会生活的实际,国学教育可以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教育非常注重道德养成和人文艺术修养,这需要整个社会形成重视国学和道德人文修养的氛围,也需要文化界、企业界和政府方面形成合力以推动和引导。对于广大青少年个人来说,学习国学是个人的修身和修养,也是对人生境界和人生意义的追求。儒家一向重视礼仪,儒家礼仪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祭孔和祭祖等祭祀仪式是儒家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祭孔大典不仅是祭祀我们孔氏后裔的先祖孔子,也是向中华文化的根脉致敬。孔子不仅是海峡两岸中华同胞血脉相连的纽带,也是全球华人共同的文化基因,并逐渐成为中华礼乐文明的象征,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和文明对话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祭祖也是中华传统家庭文化和伦理道德维系的重要仪式。孔子奠定根基的中华礼乐文明,正是通过祭祖等仪式,把每个人的一生与祖先连接,也与文化的根源连接,从而为人生注入意义,并以此建立和维系社会伦理秩序。祭祖和祭孔活动对于当代建立和谐社会、复兴中华文明都有重要的作用。儒家礼仪注重个人修养和自律,有助于培养个人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儒家礼仪可以提供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帮助人们坚守道德底线,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德。儒家礼仪注重家庭和家族的重要性,有助于维系家庭关系和传承家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都至关重要,儒家礼仪可以提供一种家庭伦理和家族价值观,帮助人们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和传承优秀的家族文化。儒家礼仪可以凝聚民族的精神魂魄。精神魂魄对于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儒家礼仪,可以传承和维系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激发国民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凝聚国民的共同目标和追求,促进人民的团结与互助、国家的和谐与稳定。这些年来,我所带领的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和至圣孔子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推动儒家礼仪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推广。我每年 9 月 28 日孔子诞辰纪念日以“奉祀官”身份出席台北孔庙的祭孔大典,清明节期间主祭曲阜市的尼山春季祭孔和孔林家祭。另外,我们在各地根据条件开展成人礼、开学礼、孔子文化春会等群众性儒礼推广活动,其中每年春天在台北孔庙举办的仲春丁祭暨成人礼活动,从 2023 年开始在山东举办的“孔子文化春会”,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让更多的青年人逐渐认同儒家礼仪和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大家共同提升了精神修养。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希望架设起学术与大众、高雅与世俗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儒家文化的推广既需要高端而深入的学术研究,也需要贴合群众需要的、符合大众接受习惯和特点的通俗性文化推广活动。我们举办“孔子文化春会”,就是希望起到这样一种桥梁的作用。儒家文化中既有庄敬的礼仪修身,也有生动的与民同乐。古代圣贤主张“化民成俗”( 《礼 记·学记》) ,在几千年的传承中,礼乐文化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的民俗和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节日的歌舞,日常的应用,背后都有礼乐文化的内涵。文化就是在生活的应用中传承创新,生活也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尤其在现代社会,我们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结合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孔子文化春会和礼乐嘉年华,配合春天的节拍,让青年们在无拘无束的各项活动中,体悟礼乐文化的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生机,在陶冶情操、与天地同乐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孔子的儒家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仁”基于永恒之人性,而“礼”讲究变通,在“仁”和 “礼”的辩证互动中振兴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有重要的意义。孔子基于“仁”的理念,相信所有人的心灵是相通的。同时孔子认为,礼的精神既尊重历史的传承,也蕴含时代的创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今天我们振兴儒家文化,是回望中华民族的礼制之源,也是继承孔子的精神,在全球化和文明多样化的时代,探寻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生存之道。孔子认为,礼之秩序的建立既基于天道,也基于人心,还要尊重习俗与传统。儒家思想的价值不仅是永恒的,也是在不断变通与创新中实现其永恒价值的。《易经·系辞传》中讲: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礼记·礼器》中言: “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礼乐的应用要适应时代、顺乎伦常、合于人情。近现代以来,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流,在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磨荡融合之中,儒家传统也经历了凤凰涅槃般的蜕变,现代新儒家思想在海峡两岸都引起巨大反响。礼乐复兴成为新的时代主题。当此之时,传统之礼乐文化如何与时代结合,古与今的碰撞,变与不变的交织,都需要上承天道、下体民心,依于时代精神博采折中。孔子的时代,天下纷乱,礼崩乐坏,人们的价值观也陷入迷惘,可以说,跟今天的世界有相似之处。孔子希望在混乱的世界恢复和建立秩序,他心中理想的秩序就是“周礼”,同时他也认为, “礼”是需要随着时代变化而损益调整的,所以他寻找“礼”的根基。孔子把“礼”的根基重新建立在“仁”的基础上,也就是共同的人性基础之上,希望建立一个“天下归仁”“天下大同”的世界。今天的世界,列国分立,随时都有爆发战争甚至是核大战的危险,人类可以说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孔子相信人性是共通的,不论信仰何种宗教,不论持何种政治观点,我们只要基于共通的人性,总是有可能在互相沟通与交流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而不是用战争来解决问题。( 二) 天道与人道: 敬畏天,立足人,生活是源头天人关系也是古今中外一个永恒的命题。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天人关系上既敬畏天道,又立足人道,确立了相对于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和印度文明不同的中华文明独有的范式。振兴儒家文化,重新理解和定位中华文明天人之道的独特意义,是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发展开辟道路,也为探索全球多元文明融合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孔子对于天道有信仰和敬畏。孔子在周游列国,被困匡地时,说了一段话: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 其中既有对自身使命的期许,更有对天命的坚定信念。孔子相信,周文之存亡绝续,以及他本人在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皆取决于天命。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于困顿穷厄的人生关头依旧保持着超然而又坚定的心态,展露出非凡的圣者气象。在今天,虽然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也可能让人们陷入对科技的过度崇拜,而忘记了对天道的敬畏。保持对天道的敬畏之心,是孔子留给我们的重要教导。另一方面,孔子的立足点始终在人身上,孔子说: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微子》) 在儒家思想中,人的价值的挺立不是依靠上帝,而是依于内在之“仁”。“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孔子建立的儒家学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礼仪、道德和家庭观念的培养。现代文明发轫于西方文明之现代转化,其中一个重要命题是“上帝死了”之后如何建立价值与秩序。在今天振兴儒家文化,可以从天人关系的角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重要思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既在天道与人道之间保持了必要的张力,让人有敬畏之心,让普通民众可以有信仰的依托,同时,天道与人道又不相分离,天道不同于宗教化的人格神,与现代科学的世界观不存在矛盾冲突。在当今社会,伴随着价值的迷失,人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和疏离,儒学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孔子教导我们,敬畏天道同时又尊重人性的基本需要,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不同需求,在此基础上,寻求建立和谐的秩序。当今之世界,源于西方的现代文明已经扩张到全球而达其极限,并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现代文明种种问题背后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不可持续性。不论是资源的消耗、贫富的差距、政治的撕裂、债务的猛增、环境的破坏,根源都在于现代经济发展模式重视追求空间性、规模性的扩张,而对时间性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不足。当代有见识的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都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儒家文化的兴起和东方传统文化的复兴,都是在这一主题下,人类应对现代文明之问题与困境,寻求解决之道而进行的努力。振兴儒家文化,回望孔子,意味着回到儒家思想的源头,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力量。儒家思想讲究“极高明而道中庸”,如果我们深入考察,孔子的很多理念与现代核心价值并不冲突,儒家文化与现代文明可以融合互补。比如孔子虽然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孔子更是在强调一种责任和义务的对等关系,而不是在讲简单的等级秩序。儒家重视秩序的建立,同时也为个人价值和自由留下了空间。任何一种学说,在传承和传播过程中,都有可能被曲解和误解。重新读孔子的原著,孔子的很多话都是在生活场景之中,讲着一些最基本的道理。生活,永远是智慧的源头活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不仅构成中华礼乐文明的基石,随着华人向海外开拓发展,儒家思想以及儒家礼仪也成为海外华人自我认同的主要标志和故土情怀的主要寄托。儒学成为一条割不断的线,牵系着海外游子和母国故土最深刻的文化关联,也成为海外华人在艰苦岁月里抱团取暖最重要的维系纽带。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于塑造东亚以及儒家文化圈国家人民的品德和思维方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现代化进程中,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把儒学传统价值与现代化相结合方面,树立了成功的典范。在把儒家文化转化为一种生活文化并加以实行方面,韩国做得很彻底、很完备,朱子思想更是长期在韩国思想史占主导地位。儒学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当今社会持续产生影响,这体现了坚守和传承的力量。东亚和东南亚是海外华人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基于历史传承和地域关联,东亚和东南亚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之一,儒学在这里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东亚和东南亚儒学的发展与传承,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环。在新的全球化时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成为新的时代主题。儒家文化在传承中创新,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东亚及东南亚地处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的前沿地区,多种文明在这里碰撞和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性文明特色,为儒家文化走向世界,与其他文明展开对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和重要的平台。文化自信并不是故步自封,而是在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建立的。在今天振兴儒家文化,我们要多展开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正是通过对话交流,我们才能对自身文化的特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孔子说: “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 人类的心灵是相通的,而在追求善的道路上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要尊重不同的文明和彼此之间不同的信仰。儒家坚守仁爱之心,也祈望人类的不同文明之间都能够基于人类共同的心灵基础,尊异求同,美美与共,为世界和平和人类福祉而携手努力。
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通过下面二维码可参与和支持至圣孔子基金会的公益事业。欲更多了解或建议请留言,我们将及时联系您!公益捐赠怎样抵扣所得税
孔垂长和至圣孔子基金会
孔垂长是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第二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在社会上有“当代衍圣公”之称,被海内外有儒学情怀的人士视为孔子道统在当代的精神象征。衍圣公是自宋仁宗始历朝皇帝对孔子嫡长孙的封爵,至1935年中华民国将衍圣公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其为民国政府唯一世袭的特任官。孔德成先生是第三十二世衍圣公、首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49年迁台,2008年10月在台北逝世,其长孙孔垂长于2009年由台湾最高领导人马英九任命为第二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并任“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务。
孔垂长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以奉祀官、主祭官身份出席台北孔庙的祭孔大典,清明节期间主祭曲阜市的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和孔林家祭;2011年在台湾发起设立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2014年在大陆设立至圣孔子基金会并亲任会长,并受聘担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名誉理事长、孔子研究院永久荣誉院长、孔子博物馆首席名誉馆长、曲阜师范学校名誉校长、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名誉会长等荣誉职位。
至圣孔子基金会是孔垂长在大陆和儒文化圈国家开展活动的唯一平台。在孔垂长会长亲自领导下,至圣孔子基金会发挥孔子道统在海峡两岸及儒文化圈国家的影响力,依托海峡两岸礼学、教育等领域高端学术支持,活化海峡两岸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孔子文化资源,建设“孔子云”儒文化线上平台暨孔德成先生云纪念馆,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和儒学机构举办“孔子文化春会”,与海外儒学机构开展孔子文化交流,推广成人礼、开学礼等儒家礼乐活动。
孔垂长先生和至圣孔子基金会希望与各地各界的志同道合之士共同努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新和应用,将孔子的仁道思想发扬光大。
订阅/合作/投稿
微信 / 微博:至圣孔子基金会
联系邮箱:chineseconfucius@126.com
往期精彩推荐
让礼乐亲近大众,2024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盛大开幕
孔垂长观礼多久市“春季释菜”典礼,与福田康夫前首相畅谈儒学
世界宗教会议开幕,孔垂长会长受邀视频致辞
迎月赏月古礼再现,孔垂长向全球中华儿女送上祝福
928全球祭孔,孔垂长讲话祈愿仁心相连世界大同
《聖裔話儒》推出第二季:孔門十哲—孔門弟子中最耀眼的十顆星
《聖裔話儒 》 之《孔子古今說》第一集:假如孔子是现代人
庚子祭孔盛况空前,孔垂长谈祭孔意义
为什么计算祭孔年份台湾要比大陆少一年?
孔垂长视频:智、仁、勇,三个努力的人生方向
孔垂长视频:升起仁心,比同理心更进一步
孔垂长视频:角色互换,我们如何同理他人?
孔德成先生传记纪录片于台北孔庙首映
央视《文化十分》 孔氏宗主讲述天下第一家谱
孔子是这样面对灾难:同情、致哀、敬畏、信念
孔子第五十三代嫡孙 : 元朝终结南北宗并立局面,孔氏大宗自然归正
礼学专家研拟数载 至圣孔子基金会首推新式儒礼
孔子道统历代嫡传述略之一:始祖孔子及溯源
大道儒商,福祉社会----首届两岸企业家论坛倡议弘扬新时代儒商精神
台北祭孔大典雨中举行儒风园游会市民追捧
孔垂长会长全家来京看望百岁圣裔孔德懋女士
当代衍圣公清明节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