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节前后,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孔垂长先生主祭尼山春季祭孔和孔林家祭,并出席孔氏宗亲钤印礼座谈会等活动。4月5日至7日,孔垂长先生转赴浙江,与温州平阳、龙湾以及磐安等地孔氏宗亲亲切座谈,共商家谱续修等事宜。
尼山春祭:孔垂长先生担任主祭官
清明祭先师,古礼传新意。4月3日上午,悠扬的雅乐在孔子诞生地尼山回响,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尼山孔庙举行。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孔垂长以主祭官身份出席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董金裕,台北市立大学教授、前副校长张晓生等数十位台湾同胞参加了尼山春季祭孔大典。
《论语》诵读莹莹绕耳,道旗随风飘扬在尼山孔庙景区的迎宾路两侧,在身着明制公服礼赞官的导引下,众人沿着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春季祭孔大典正式开始。
上午9时,颂歌悠扬,长号齐鸣,孔子后裔、学者、嘉宾以及来自海内外的游客等在尼山孔庙大成桥前站位肃立。此时,古老的尼山孔庙大成门缓缓打开,参加祭拜的嘉宾整理衣冠,来到尼山孔庙大成殿前,依次敬献花篮,向至圣先师行三鞠躬礼。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垂长先生担任主祭官,曲阜市委副书记、市长崔加清先生恭读祭文。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曲阜孔子儒学促进会会长、原曲阜市政协主席孔令玉主持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祭孔大典圆满礼成。
尼山春季祭孔大典自2008年恢复以来,已经成为一场内涵丰富的儒家文化盛宴,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又是对祭孔大典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与完善。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孔垂长从2012年开始,除疫情三年之外,每年都以主祭官身份出席尼山春季祭孔大典。
孔氏宗亲钤印礼座谈会在曲阜举行
4月3日下午,孔氏宗亲钤印礼座谈会在曲阜举行。座谈会由至圣孔子基金会孔子世家基金管委会副主任孔德稳主持。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筹备组组长孔垂长,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会长、曲阜孔子书院执行院长孔维众,至圣孔子基金会执行长、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筹备组副组长兼秘书长陈泰旭,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筹备组副秘书长、曲阜至圣孔氏家谱研究中心理事长孔卫东,至圣孔子基金会执行委员、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筹备组副秘书长杨健,至圣孔子基金会孔子世家基金秘书长孔祥峰以及来自多个省市的五六十位孔子后裔修谱事务代表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上,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筹备组组长孔垂长为捐赠孔子世家专项基金者颁发了捐赠证书。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副会长、曲阜至圣孔氏家谱研究中心理事长孔卫东作孔氏家谱组织制度的完善过程与钤印礼的由来及意义报告。孔子世家基金秘书长孔祥峰作孔子世家专项基金工作报告。各地宗亲代表就家谱续修和孔林维护等事项踊跃发言,建言献策。
孔卫东在发言中表示,孔氏家谱历史悠久,自明清以来,孔氏家谱的编修愈加严谨,并逐步形成以曲阜衍圣公府为主导的编修体系和审核制度,以确保世系之完整、脉络之清晰。各地孔氏修谱皆须报请衍圣公府核准续修机构,待谱稿完成后再送审阅,审核通过后方可刊印,并加盖钤印,以示正统。这一传统不仅确保了家谱编修的严谨性与权威性,也为《孔子世家谱》成为世所公认的历时最长、收录最全的家谱提供了制度保障。
宗亲代表们在发言中对恢复钤印礼传统纷纷表示赞同,认为这一古礼传统的恢复不仅维护了家谱续修的严谨性,也增强了宗亲们对孔氏家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的顺利开展。
孔垂长先生在总结发言中说,支谱钤印的意义深远,它不仅是对各地孔子后裔身份确认的传统程序,更是凝聚家族情感、维护宗族团结的重要象征。恢复钤印制度,不仅是对历史传统的尊重,更是对孔子后裔血脉传承的维护,使得各地支谱能够统一规范,确保孔氏家谱的完整性、公信力和文化价值。今后我们将每年举办钤印礼,欢迎更多的孔氏支谱刊印后,依循古礼前来曲阜钤印。孔垂长先生勉励宗亲们携手努力,让《孔子世家谱》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让这一承载千年血脉的文化瑰宝,成为联结家族情感、弘扬儒学精神的桥梁。
孔林家祭:六百孔子后裔共祭先祖
4月4日上午,乙巳年清明孔子后裔至圣林祭祖大典在山东曲阜孔林隆重举行。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垂长带领海内外600多名孔子后裔在祖茔孔林共祭先祖。
大典伊始,参祭人员身着深色服装,佩戴胸章,手持祭文和菊花,聚集在万古长春坊前。集体合影后,庄重肃穆的礼乐声响起,在司礼官导引下,主祭官孔垂长带领全体参祭人员,沿孔林神道缓缓前进。经由大林门、二林门、洙水桥、享殿到达孔子墓前,列队肃立。
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垂长担任主祭官;曲阜孔子儒学促进会会长、原曲阜市政协主席孔令玉恭读祭文。祭祀仪式由曲阜市文物局局长孔德民主持。参祭人员按照“必丰、必洁、必诚、必敬”的要求,分别祭奠了先祖孔子、二世祖孔鲤、三世祖孔伋、远祖及中兴祖,通过上香、读祝、敬献鲜花、跪拜、鞠躬等礼仪表达对先祖的敬意与缅怀。
本次孔林祭祖活动,除曲阜孔子后裔代表外,还有韩国孔子后裔代表,台湾孔子后裔代表,以及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广东等地的孔子后裔代表共616人参加。参加孔氏家谱钤印礼的孔子后裔代表以“至圣孔子基金会孔子世家基金”方队参加了孔林家祭。“至圣孔子基金会孔子世家基金”方队人员随孔垂长先生拜祭了衍圣公孔令贻陵墓。
浙江行:访东南邹鲁 绘家谱新章
4月5日至6日,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长孙、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垂长先生一行赴温州平阳、龙湾等地,开展为期两天的宗亲文化交流。通过参访家庙、座谈研讨、礼赠典籍等活动,与温州宗亲共谋家谱续修大计,共探儒学当代传承。
4月5日下午,孔垂长先生一行抵达平阳,在温州孔子后裔联谊会会长孔繁永、龙港孔氏代表孔爱月、瑞安宗亲孔令毓等陪同下,参访平阳孔子文化礼堂。巍峨的大成殿内,孔垂长先生率众向孔子圣像行三鞠躬礼,并聆听孔繁永会长讲解平阳孔氏千年迁徙史。
根据史料,平阳派孔氏始祖四十二代桧公于后唐同光年间避乱南迁,落居平阳,兴办私学,传播儒学。其后,奎公、延公、文栩公等薪火相传,传播圣学,使得平阳享有“东南小邹鲁”之誉。
随后,平阳孔氏宗亲座谈会于文化礼堂明伦堂举行。会议由孔子世家平阳派长支联谊会副会长孔宪亮主持。孔繁永会长致欢迎辞,回顾了平阳孔庙筹建历程;非遗“莲花赞”传承人以方言吟唱经典选段,清音绕梁;龙港宗亲孔爱月、瑞安宗亲孔令毓分享本地孔子文化建设和交流案例,引发热烈讨论。
孔垂长先生在主旨讲话中,特别赞扬了温州宗亲“自筹建庙、活化经典”的实践:“平阳派始祖桧公开东南儒学之风,今日诸君以文化礼堂为基,让圣学融入百姓生活,实为‘知行合一’典范。”他提出三项倡议:其一,深耕家谱文化,梳理平阳派孔氏迁播史,为《孔子世家谱》补全平阳派各分支细节;其二,丰富孔氏家庙的文化内涵,打造孔子文化和儒学交流平台;其三,培育靑年传承人,让更多“90后”“00后”成为家族文化的讲述者、践行者。
4月6日上午,孔垂长一行转赴温州孔庙。在龙湾宗亲孔祥文引导下,观看了《温州孔庙百年纪》视频。随后,孔垂长先生率百余名宗亲于大成殿行祭拜礼,并参观了文化展厅。孔垂长先生与温州宗亲餐叙之后,亲切话别。
在浙江金华磐安县,孔垂长先生与磐安孔氏宗亲亲切座谈。婺州南孔发源于南宋初年,近千年来弦歌不断,从磐安榉溪村发脉的孔氏后裔达2万多人,分布在周边10余个县91个村落,是孔子后裔江南最大聚集地之一。孔垂长先生介绍了去年9月于北京召开的孔子世家谱工作交流座谈会的有关情况,认真听取了宗亲们对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各项事宜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宗亲们团结一致努力弘扬传统文化。
陪同孔垂长先生参访的有至圣孔子基金会执行长、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筹备组副组长兼秘书长陈泰旭,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筹备组副秘书长、曲阜至圣孔氏家谱研究中心理事长孔卫东,至圣孔子基金会执行委员、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筹备组副秘书长杨健,至圣孔子基金会孔子世家基金秘书长孔祥峰。
孔垂长和至圣孔子基金会
孔垂长是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第二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在社会上有“当代衍圣公”之称,被海内外有儒学情怀的人士视为孔子道统在当代的精神象征。衍圣公是自宋仁宗始历朝皇帝对孔子嫡长孙的封爵,至1935年中华民国将衍圣公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其为民国政府唯一世袭的特任官。孔德成先生是第三十二世衍圣公、首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49年迁台,2008年10月在台北逝世,其长孙孔垂长于2009年由台湾最高领导人马英九任命为第二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并任“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务。
孔垂长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以奉祀官、主祭官身份出席台北孔庙的祭孔大典,清明节期间主祭曲阜市的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和孔林家祭;2011年在台湾发起设立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2014年在大陆设立至圣孔子基金会并亲任会长,并受聘担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名誉理事长、孔子研究院永久荣誉院长、孔子博物馆首席名誉馆长、曲阜师范学校名誉校长、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名誉会长等荣誉职位。
至圣孔子基金会是孔垂长在大陆和儒文化圈国家开展活动的唯一平台。在孔垂长会长亲自领导下,至圣孔子基金会发挥孔子道统在海峡两岸及儒文化圈国家的影响力,依托海峡两岸礼学、教育等领域高端学术支持,活化海峡两岸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孔子文化资源,建设“孔子云”儒文化线上平台暨孔德成先生云纪念馆,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和儒学机构举办“孔子文化春会”,与海外儒学机构开展孔子文化交流,推广成人礼、开学礼等儒家礼乐活动。
孔垂长先生和至圣孔子基金会希望与各地各界的志同道合之士共同努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新和应用,将孔子的仁道思想发扬光大。
订阅/合作/投稿
微信 / 微博:至圣孔子基金会
联系邮箱:chineseconfucius@126.com
往期精彩推荐
孔子第五十三代嫡孙 : 元朝终结南北宗并立局面,孔氏大宗自然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