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嫡长孙表(第七十一代孔昭焕至第七十八代孔维益)

至圣孔子基金会-首页    孔子嫡长孙    孔子嫡长孙表(第七十一代孔昭焕至第七十八代孔维益)

第七十一代:孔昭焕(1735-1782

 

  孔昭焕,字显文,号尧峰,孔子第七十一代嫡孙。生于雍正十三年(1735)正月三十日,乾隆八年(1743)闰四月袭封衍圣公,乾隆十七年(1752)诰授光禄大夫。

 

  清代采用的是衍圣公去世后便收回领受敕谕的做法,所以孔昭焕袭封后循例请颁管理族众的谕旨,七月初五日清高宗弘历颁给孔昭焕《统摄族人敕谕》:「尔其统率宗姓,朝夕训砺,申饬教规,讲肄经学。如有不守规诫,恃强越分,朋比为非,干犯法度者,轻则送地方官察处,重则据实指名参奏,依律正罪。尔尤宜谨慎修德,率祖奉公,言行无苟,足为儒林模范。禁约员役,俾一遵法纪,毋骄横生事,庶不负朝廷优嘉盛典。」(《孔府档案》)

 

  孔昭焕之时,适逢所谓乾隆盛世,所以备受高宗优礼。好大喜功的清高宗在位六十年,曾八谒阙里。乾隆十三年(1748)是清高宗八次「幸鲁」的首次之行。这一年,衍圣公孔昭焕方十四岁。清高宗此次亲谒阙里,除了祭告先师孔子及崇圣祠之外,又亲祭少昊陵,遣和亲王祭告周公庙,并遣专官分别祭告颜、曾、思、孟四圣于其专庙且勒石记事。弘历返回行宫后,赐宴十三氏子孙。亲笔御书孔庙门榜联额,从万仞宫墙以内的各庙门、堂阁,直到大成殿、诗礼堂全部都题写了一遍。并诏免山东全省本年钱粮,因曲阜、泰安、历城为銮舆驻跸之所,也将其次年地丁银钱粮也全行蠲免。增加山东全省各级学校生员名额,选拔十三氏子孙有文学可观、读书立品者,贡入国子监,以示鼓励。特授孔继汾内阁中书舍人,赐衍圣公孔昭焕貂裘蟒服,锡赉诸圣贤后裔如康熙二十三年之例,凡十三氏有职衔者皆加一级,进士与举人各赠赏钱十两,贡、监生各赏银五两,御制阙里孔庙碑文,勒石立碑于大成门外。

 

  乾隆十九年(1754),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棂星门,易木为石。乾隆二十年(1755),孔昭焕改建启圣王林享殿、林门,重修尼山书院。

 

  乾隆二十一年(1756)春正月,清高宗改曲阜县为在外调员补缺,至此,曲阜世职知县废止,开始改为由流官充任。是年二月,清高宗弘历东巡,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曲阜之行,衍圣公孔昭焕率各氏子孙迎銮于刘智社(今河北景县南留智庙乡)。三月初一日高宗诣阙里孔子庙,拈香。三月初二日,行释奠礼。祭毕,诣孔林亲行礼如乾隆十三年仪。三月初三日,至少昊陵、周公庙拈香,礼毕在去往泗水泉林的途中,经过启圣王林时,命大学士陈世倌诣墓前奠酒,又遣归宣光、勒尔森、富德、钱维城分别祭祀于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专庙,遣礼部尚书杨锡绂祭告周公庙,并诏免曲阜县境内当年地丁银。

 

  乾隆二十二年(1757)春正月,清高宗再南巡,衍圣公孔昭焕率各氏子孙迎銮于刘智社。弘历南巡后北归,于四月初八日抵达邹县,谒孟庙拈香,行一跪三叩头礼。当天驾临曲阜,诣孔庙行三跪九叩头礼,未行释奠礼。四月初九日再诣孔林行礼,礼毕回銮,并赐衍圣公孔昭焕高祖母黄氏「六代含饴」御书匾额。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十二日,弘历再南巡。正月二十日,孔昭焕率各氏子孙迎驾于刘智社。四月十七日,弘历南巡结束回銮至邹县,幸孟庙拈香,再至阙里诣孔子庙。入棂星门下马,由中道步入大成殿,拈香,行两跪六叩头礼。出德侔天地坊,驻跸古泮池行宫。四月十八日,诣孔林酹酒。

 

  乾隆三十六年(1771)二月初三日,清高宗弘历以其母崇庆皇太后八十圣寿,又奉其母东巡,恭诣泰山祝嘏,再临曲阜祭告孔子。圣驾东巡,衍圣公孔昭焕率各氏子孙迎驾于袁楼水营内。三月初四日,弘历圣驾幸阙里,御行服,乘步辇入崇信门,诣孔子庙。次日,即三月初五日,清高宗亲行释奠礼,三献九拜一如乾隆十三年。三月初六日诣孔林行三拜礼。弘历此次阙里亲祭,见庙中彝器不过汉时所造,「色泽不能甚古」,特颁内府所藏周范铜器十件以供阙里庙庭,命「世守勿替,以副朕则古称先至意」。这十件重器为:木工鼎、亚弓觚、方鼎、饕餮甗、牺尊、伯彝、宝簠、蟠夔敦、夔凤豆、册父已卣各一。后经鉴定,其中木工鼎、亚弓觚、册父已卣为商代遗物,余为周代所有,此即著名的「商周十供」。弘历并赐衍圣公孔昭焕合族等食,衍圣公以下各赏衣服银币不一。冬十一月,孔昭焕入朝谢恩,高宗赐以五临曲阜诗卷一匣,并把衍圣公孔昭焕长子「宪允」改名为「宪培」。

 

  乾隆三十七年三月,衍圣公孔昭焕与山东巡抚徐绩清厘祭田。乾隆三十九年(1774),寿张县(今山东阳谷县境内)人王伦,以白莲教分支清水教聚众起事,孔昭焕率在籍中书孔继涑、户部主事孔继汾、翰林院检讨孔广森、曲阜知县孔继浩等人协助营兵严守阙瑞安全。四十年,朝廷追剿王伦余部,衍圣公孔昭焕在所辖各屯庄重新造册,查验户籍,以防止藏匿乱民。

 

  乾隆四十一年(1776)三月,以平定金川之役告成,凯旋献俘,再偕其母崇庆皇太后东巡,泰山祝嘏、阙里祭告。衍圣公孔昭焕率其子宪培远赴德州迎驾,弘历「顾视甚悦」。到曲阜后,高宗诣圣庙亲行释奠,再谒孔林行礼,凡陪祀诸人皆赐乳茶和内府筵宴。

 

  乾隆四十七年(1782),孔昭焕因病告退,高宗准其所请,命其子孔宪培袭爵嗣封。同年八月二十八日,孔昭焕病逝,终年四十八岁,葬于祖墓东北。《孔子世家谱》载其:「通敏果毅能任大事,屡膺大典,皆蒙恩礼有逾常数。祖庙棂星门依以石,改建启圣王林享殿、林门,并修尼山、中庸书院,咨请地方官吏清厘祭田,修明祀事,皆为宗邻称颂。恪承父志,增修《孔子世家谱》。」

 

  孔昭焕承爵期间建树颇多,为使孔庙祀典合于礼制,改习太学舞谱为阙里孔庙舞谱。又认为中元节的墓祭和腊八节的荐庙是受佛道二教的影响,因其不合儒学经典而废止。改建启圣王林享殿、林门,重修尼山、中庸两书院,咨请地方有司厘清孔氏祭田,重修《孔子世家谱》,又因孔林中四十一代以前的墓碑年久漫灭难以辨认,且许多无后的族人无人奉祀祭扫,「悯无主者也」,遂于孔子墓享殿偏东的位置专门设立望坛以祭扫。

 

  孔昭焕元配陈氏,讳珠,海宁人,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陈世倌次子陈克光之长女,雍正十三年正月二十三日生,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卒,行年二十六岁;继配程氏,讳金,铅山人,吏部右侍郎程严之长女,乾隆九年九月十六日生,嘉庆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卒,享年六十三岁。

孔府旧藏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行乐图

 

  孔昭焕五子:长子孔宪培,袭封世爵;次子孔宪增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后貤赠衍圣公;三子孔宪圭,世袭太常寺博士;四子孔宪均、五宪孔堃均为国子监学录。女五:长女懋祉,适总都直隶军务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桐城方受畴;次女懋彩,适工部尚书昌乐阎循琦第三子、庐州府知府阎学淳;三女懋苹,适山东盐运史光山何泽传次子、候选中士科中书何长化;四女懋全,早卒;五女懋璜,适太子太傅、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光山胡季堂次子、湖南盐法道胡鏻。

 

 

第七十二代:孔宪培(1756-1793

 

  孔宪培,字养元,号笃斋,孔子第七十二代嫡孙。生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七月十九日,乾隆三十五年(1770)以公世子身份获二品冠服。孔宪培本名宪允,乾隆三十六年清高宗认为此名「不妥」而「赐名」为宪培。孔宪培青年时曾患有足疾,乾隆三十六年清高宗弘历亲祭阙里,特将随驾出巡的御医留下为其治疗,直至痊愈,乾隆三十七年孔宪培入京迎娶,又蒙弘历的召见和嘉勉。乾隆四十七年(1782)孔宪培袭爵嗣封,袭爵后上折谢恩,自誓「敬承祀事,读书饬行」,高宗朱批「勉此八字可也」以嘉勉。乾隆五十年授光禄大夫。

 

  乾隆四十九年(1784),孔宪培袭爵后的第二年,清高宗弘历再次南巡,这是孔宪培袭封后的第一次接驾,获赐诗一首,并告诫孔宪培修己守礼,敦宗睦族,赏赐给大缎八端。孔宪培也深体圣意,在第二天弘历起驾回銮的时候唱和御诗:「早拜恩伦思自蘉,望云千里促归乡。违颜深愧诗书废,迎跸重钦训诲长。锡以佳名延世德,已其夙疾感良方。淳淳天语同高厚,守拙惟应勉典常。」

 

  乾隆五十年(1785)二月,国子监辟雍新建落成,清高宗临雍释奠,孔宪培率诸贤后裔赴京陪祀观礼,得到弘历的嘉赏。就在这一年,孔氏族人、原任孔庙四品执事官孔继戌,以孔宪培的曾叔祖孔继汾所著《孔氏家仪》一书与《大清会典》不符,私自删改《会典》服制并有忤逆之词,呈状诉于山东巡抚衙门,孔继汾因此获罪入狱,后经刑部审理,以篡改《大清会典》罪判充军新疆。孔继汾所著《孔氏家仪》成书于乾隆三十年,「冠婚丧祭,罔不俱备」,是书的礼学思想及孔氏礼仪研究皆极具特色,集孔继汾礼学成就之大成。事发后,作为孔氏大宗主的孔宪培未提前举出,亦属不合,属于失察之过。但「念孔宪培已行具折请罪在先,且皇上俯念圣裔,予以宽免」。孔继汾之子孔广森当时为翰林院检讨,多方求告并筹措赎金,使其父于去新疆途中被赦免回籍。孔继汾蒙遭此难,悲愤难抑,不愿家居养老,遂南游杭州,于乾隆五十一年八月六日客死于友人兼姻戚梁同书家中。

 

  乾隆五十五年(1790)二月,清高宗再次启跸东巡,最后一次临幸阙里。衍圣公孔宪培率各博士、族人预期远赴直隶阜城县(今河北阜城县)界迎驾。三月十四日清高宗至曲阜,十五日行释奠礼,十六日谒孔林行礼。弘历此次巡幸山东,孔宪培事必躬亲,昼夜无间,高宗亲解御用荷包三对赏赐给孔宪培,并赏银鼠蟒袍一领,银鼠补褂一领,大缎八端。四月,孔宪培入京谢恩。此后,清高宗每年均对孔宪培进行赏赐:乾隆五十六年(1791)赏衍圣公御制《四得论》、《四得续论》墨刻各一份,五十七年赏衍圣公御制《搢圭说》墨刻、御制《圭瑁说》墨刻、御制《反苏轼超然台记说》墨刻三卷,五十八年赏衍圣公《平定台湾图》一份、《通至堂经解》一部。

 

  孔宪培「天性孝友,心地慈祥,敦宗睦族,雅重知交。且御下有恩,一如家人父子。为人冲淡恬退,又擅长诗词,颇有渊明之风」(民国《孔子世家谱》),其博学多才,工诗善画,着有《凝绪堂诗集》八卷,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为之作序;其画则长于花鸟,尤善墨兰,深得其先祖孔毓圻之遗法。孔宪培承爵期间多有兴建,曾筹资维修阙里孔庙大成殿、圣时门、尼山孔庙大成殿等建筑,并补载孔林树木千余株。

 

  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一月初五日,衍圣公孔宪培卒,终年三十八岁,葬于祖墓东北。清高宗遣官谕祭,赐恤如例。孔宪培德配于氏,金坛人,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户部尚书于敏中第三女,乾隆二十年十月十三日生,清诰赠一品夫人。

 

  孔宪培乏嗣,以胞弟五经博士孔宪增之长子庆镕为嗣。

 

 

第七十三代:孔庆镕(1787-1841

 

  孔庆镕,字陶甫,号冶山,孔子第七十三代嫡孙,生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一月二十一日,为孔宪增之长子,因其伯父孔宪培无子,在孔庆镕七岁时过继给孔宪培为嗣,后由于氏抚养长大,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二月十七日袭爵嗣封,嘉庆十四年(1809)诰授光禄大夫。

 

  孔庆镕承袭后,清帝颙琰赏赐有加:清仁宗嘉庆元年(1796)颙琰登极,年仅十岁的孔庆镕入京朝贺,获赐《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一部十六函,又赐衍圣公乾隆《御定石经》四十函二百六册;嘉庆二年四月颁衍圣公太上皇帝《御制匣衍记》墨刻一卷,九月颁衍圣公太上皇帝御笔《南笼围解诗》墨刻一卷,十一月,颁衍圣公太上皇帝御制《自责诗》墨刻一卷;三年(1798)二月,清仁宗临雍释奠,衍圣公孔庆镕率各氏博士及其族中俊秀赴京陪祀观礼,蒙赐貂冠一顶、朝服成袭、大缎四卷、貂皮四张、徽墨四匣,陪祀各博士人员送国子监读书,赏赉有差。五年(1800)五月,颁御书「圣集大成」匾。六年(1801)二月,颁赏衍圣公孔庆镕《高宗纯皇帝御制文》三集一函八册十六卷,《御制文余集》一函二册二卷,《御制诗余集》二函;七年、八年、九年再分别赏赐衍圣公诗文图册;嘉庆十年(1805),孔庆镕重修圣迹殿;十三年(1808)夏五月,清仁宗颙琰谕令山东巡抚吉纶亲往阙里至圣庙勘估,动帑兴修孔子庙。山东巡抚勘估后编造了用银十五万九千三百余两的维修预算,此次修缮于二十一年(1816)八月开工,历时三年,将阙里圣庙几乎全部维修一新。

 

  嘉庆十四年(1809)十月,衍圣公孔庆镕赴京朝贺清仁宗颙琰五旬圣寿,获赐宴并赐镶玉如意一柄,黄绢二端,黄花绢二端,高丽布二疋。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月清仁宗六旬圣寿,孔庆镕再入京朝贺,两获召于养心殿、勤政殿,蒙赐宋版《四书纂疏》一部二套、宋本《诗经注疏》一部八套、宋本《尚书注疏》一部四套、宋本《易经》一部一套、宋版《大戴礼记》一部二套、《春秋左传》一部二套、《钦定全唐文》一部一百套、宋版《李白集》一部、赵孟俯达摩像一轴、马麟荷香清夏图一卷、册页一部,以及万福万寿如意一柄、无量寿佛一尊、镶嵌八宝挂屏一件、镶嵌八宝挂联一对等大宗恩赏。此次朝贺,当清仁宗颙琰看到孔庆镕腿部行路不便时,立即恩准其今后除国家大典外不必再例行朝见,并派御医为其诊治。

 

  孔庆镕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一生曾十九次赴阙觐见,深得清帝优礼,赏赐丰厚。清宣宗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衍圣公孔庆镕卒,终年五十五岁。清帝遣官谕祭,赐恤典如故事,葬于祖墓东北。

 

  孔庆镕娴熟礼仪,事亲至孝,建树颇多,为追念嗣父母的恩德,在于太夫人去世后,于衍圣公府东路专建孔宪培及于太夫人专祠,名作「慕恩堂」(又作沐恩堂),并请苏州工匠塑孔宪培夫妇行乐图,展现其生活情景来进行纪念。孔庆镕承爵期间,恪恭祀事,必诚必敬,晚年有腿疾也依然坚持躬亲行礼。嘉庆二十一年朝廷拨银近十六万两大修孔庙、道光二年再拨银两万里维修孔林,孔庆镕均周历详规,亲力亲为,纵遇风雨也必亲往查看。孔庙维修工竣后,则又以私财三千五百余两修整礼器、乐器,重做乐舞生冠服。孔林竣工后,再添植桧柏。

 

  嘉庆间,孔庆镕曾维修孔府后花园,置铁矿石于园中,命名为「铁山园」,日与南北间名人雅士在此吟咏作画。孔庆镕诗文出众,书画俱佳,其诗文著作主要有《春华集》一卷、《铁山园集》四卷、《忠恕堂集》一卷,清代著名学者孙星衍在其《铁山园诗稿序》中称赞说:「冶山上公年甫冠,玉山照人,望若神仙……其性情醇挚如杜陵,其风调潇洒如香山,其咏古赋物工雅如皮陆。笔意所到,若秋水生波,春云出岫。」孔庆镕的书法名重一时,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其绘画代表作则为《铁山园画稿》。

 

孔府旧藏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镕衣冠像

 

  孔庆镕德配毕氏,镇洋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毕沅第三女,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十七日生,道光二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卒,终年五十七岁。子一,孔繁灏。女二。

 

 

第七十四代:孔繁灏(1806-1862

 

  孔繁灏,字文渊,号伯海,孔子第七十四代嫡孙,生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二月初二日,嘉庆二十五年(1820)以公世子身份钦授二品冠服,道光二十一年(1841)袭封衍圣公,诰授光禄大夫。

 

  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1843)八月,袭爵后的衍圣公孔繁灏初次入觐,获旻宁多次召见,垂询谆详,旁及家人眷属,告诫他要把忠信礼义廉耻一个字也少不得,并赐御书「福、寿」二字以示嘉勉。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二月,衍圣公孔繁灏见尼山孔庙岁久坍损,请旨重修尼山孔庙及书院,获拨帑银三万两重修一新。

 

  道光三十年(1851)正月,清宣宗旻宁宾天,文宗奕詝即位。三月,孔繁灏入京叩谒大行皇帝梓宫,觐见文宗,获奕詝七次召见,并赏赐《朱子全书》、《渊鉴类函》各一部,《历代通鉴辑览》三十二本,以及奕詝御书「德齐帱载」匾额。同年,太平天国事起,席卷华南。而此时经历了鸦片之战、割地苟安的清廷已经内外交困,江河日下,军需告急,唯有于咸丰二年(1852)命「王公京外大小文武各官一体量力捐输」。国家有难,孔繁灏也积极报效,捐银三千两支持平乱,咸丰三年(1853)二月,奕詝亲行释奠于国子学。衍圣公孔繁灏率各氏子孙入京陪祀,蒙召见十三次,颁赐朝帽、朝衣、缎匹等物,特恩加太子太保衔。是年,捻军兵临曲阜,孔繁灏严令守卫百户,小心防范,加意巡查林庙。

 

  咸丰十年(1860)八月,衍圣公孔繁灏举办团练,并命祀田头目及各佃户人等,协力同心,互相团练。九月十六日,捻军再入山东至曲阜,「在县西、北、东附近村庄焚烧抢掠,一昼夜火光不绝。」(《孔府档案》)此时的曲阜至圣林庙,岌岌可危。捻军在曲阜活动期间,给衍圣公府造成了极大冲击和破坏,杀掉了一批积极抵抗的孔氏宗族上层人员和孔庙属官。孔繁灏一面组织团勇抵抗,一面紧急发文,请求山东巡抚火速派兵支持。但与此同时,邹县东北的白莲教余众宋继鹏、刘见六等率领万人号称「邹教军」也起事作乱,往来于邹县、泗水、曲阜之间,砸毁尼山孔庙,火烧颜母祠。阙里形势危急,孔繁灏紧急向山东巡抚、兖州总兵咨文求助,请官府尽速剿灭。咸丰十一年三月初五日,淮北捻军十余万之众再犯阙里,但此时的曲阜仅有团勇,兵力全无,孔繁灏再次紧急向山东巡抚及兖州总镇驰报请援。经此两次扰乱,尼山、洙泗两书院顷刻间变成一堆瓦砾废墟,祭器、神牌也悉遭到焚毁。

 

  奕詝宾天,载淳即位,但此时的大清国乱事蜂起,举步维艰,而圣城曲阜真正的解围,则也要等到同治二年。正是在这种祖庭林庙颓敝不堪和安危忧困之际,衍圣公孔繁灏也于困顿焦虑中,忧愤成疾,在于清穆宗同治元年九月抱病赴京参加清文宗葬礼时,于焦虑中病逝于北京府邸,终年五十七岁。清廷赐谥「端恪」,谕祭赐葬一如前例。

 

  孔繁灏幼承庭训,读书聪颖。读经以考据、义理并重,尤精三礼之学。对于庙庭,礼乐修明,远近称颂。晚年好诗,着有《荫椿轩诗稿》二卷。孔繁灏承爵期间,虽逢清廷衰颓的乱世之中,但其仍以林庙为重。好读书,擅诗文,有《荫椿轩诗稿》、《红萼轩诗文钞》传世,且长于书画,精于鉴别。

 

孔府旧藏七十四代衍圣公孔繁灏衣冠像

 

  孔繁灏元配方氏,桐城人,太子太保、直隶总督、兵部尚书方受畴的女孙,候补知府方传秩之长女,生于嘉庆九年四月十四日,卒于道光六年,行年二十三岁;继配李氏,太湖人,太子太保、刑部尚书、贵州布政使李长森第三女,嘉庆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生,道光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卒,行年二十七岁;继配毕氏,讳景恒,镇洋人,太子太保、总督湖北湖南军务、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毕沅女孙,湖南岳州府同知毕鄂珠的长女,生于嘉庆十八年八月二十四日,卒于光绪元年五月十九日,享年六十二岁,生子孔祥珂。毕夫人才华出众,诗画俱佳,有《花篮册》、《蝴蝶册》等作品传世;方氏、李氏、毕氏皆诰赠夫人。孔繁灏另有侧室谭氏和沈氏,谭氏,保定人,诰赠太淑人。

 

  孔繁灏三子:孔祥珂、孔祥玑、孔祥璞。

 

 

第七十五代:孔祥珂(1848-1876

 

  孔祥珂,字觐堂,孔子第七十五代嫡孙,生于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六月袭爵,诰授光禄大夫。同年,孔祥珂奏请清穆宗立孔氏行辈十字,即第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宗派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同治四年(1865)五月初六日,衍圣公孔祥珂赴京入觐,得到清穆宗赏赐御书“福、寿”字各一张以及珍玩文绮等物。

 

  孔祥珂承爵之时,正值大清国行将分崩离析之际。同治三年(1864)六月曾国藩收复南京,平定洪杨之乱,清穆宗载淳于当年九月诏令修葺被太平军损毁的曲阜圣庙和各地文庙,并命山东巡抚阎敬铭防护曲阜林庙的安全,但为时不久,同治六年(1867)五月捻军又犯山东,围困曲阜。当时孔祥珂同曲阜知县会督绅团率领官兵拚死抵抗,认真防守。鉴于当时的危急形势,为保护林庙安全,孔祥珂也不得不中断了一年一度的秋丁祭祀活动。而此时的曲阜林庙虽经同治三年的简单维修,但先后经过太平军、捻军、白莲教及土匪之乱长期的兵灾所致,林庙早已经颓敝不堪,孔氏祭田也更是大面积流失。同治七年(1868)八月,曾国藩、李鸿章清剿捻军先后督师过曲阜,孔祥珂请得李鸿章专折上奏请修阙里林庙,但此时的大清国却是奄奄一息、捉襟见肘,国库早已没有了来维修孔子林庙的财力,清穆宗最后命两江、湖广总督和山东巡抚各筹银二万两,共汇集六万两维修阙里林庙了事。林庙维修,孔祥珂恪尽职守,不论寒暑,皆在庙监修。根据民国《续修曲阜县志·卷二》的记载,此次维修当时也仅仅只能将大成殿九间檐宇及坍毁各工择要兴修。这次工程历时五年,共修葺了孔庙大成殿、寝殿、大成门、杏坛、东西庑、金声玉振二门、东西腰门、斋宿所等建筑,并疏通了孔林洙水桥和文献泉。同治七年十月清穆宗还批准了前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奏请,拨新团公田八百亩以补阙里孔庙流失的祭田,每年由铜山县解给地租大钱一百四十四千,这笔孔氏祭田地租款一直到民国三年又停止了拨付。

 

  光绪二年(1876)九月衍圣公孔祥珂病逝,时年二十九岁,清德宗载湉遣兖州知府伊勒通阿谕祭,赐谥「庄悫」,葬于祖墓东北。孔祥珂德配彭氏,苏州人,文渊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工部尚书彭蕴章女孙,河南修武知县彭祖芬的次女,光绪二十年赴京为慈禧太后祝贺六旬圣寿时,被赠一品夫人。彭太夫人生于道光二十九年六月三十日,卒于光绪三十四年四月三十日,享年六十岁。

 

  孔祥珂承爵期间多有建树,定孔氏行辈、恢复古乐、抵御寇乱、护卫林庙,且通晓音律,孔庙乐器大琴、大瑟演奏技法失传,无人可奏,遂延请专家互相考稽,考订律吕,终于恢复了祭祀古音。孔祥珂还精于诗文书画及鉴赏,为晚清著名的书法家、鉴赏家和文学家,其书法颜筋柳骨,雄健宽博,雍容遒劲,造诣极高,深得颜柳遗法,并有《集古梅花诗百首》传世。

 

  孔祥珂一子,孔令贻。

 

 

第七十六代:孔令贻(1872-1919

 

  孔令贻,字谷孙,号燕庭,孔子第七十六代嫡孙,生于同治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1872.11.29)。光绪三年(1877)十月袭爵嗣封,诰授光禄大夫。

 

  光绪十八年(1892)孔令贻开始署理四氏学学务。光绪二十年(1894)十月,值慈禧太后六旬寿辰,衍圣公孔令贻同其母彭太夫人、妻孙氏赴京祝寿,彭太夫人和孙氏得到西太后留住大内的特别优待,特恩赐住宁寿宫,朝夕燕见,亲如家人。这次赴京祝寿,孔令贻获赏戴双眼花翎,赐玉如意一柄、褂料袍料各一件、帽纬一匣、铜手炉一个、百蝶瓷花瓶一个、洋漆盘一个等物,西太后并将自己日常使用的金镶珠宝戒指和翡翠戒指各一个分别赏赐给赏彭太夫人和孙氏,另赏绸缎衣料、御笔大寿字各一张,以及蟠桃图、松鹤图等礼物大宗。

 

  慈禧太后「六旬万寿」之时,正值中日中日甲午海战之际,此时的大清国列强环伺、四境弥蹙,而同时国内也是乱局频仍,岌岌可危,在国运蹇塞如此的局面下,衍圣公府也早就流失了大量祭田。这次祝寿,孔令贻和彭太夫人分别上奏清德宗和西太后请求朝廷帮助清查孔氏祭田。清德宗遂命户部行文两江总督、江苏山东各巡抚「分析查清,如数拨补,据实具奏」。二十二年十月,两江总督张之洞查明,但由于「原失祀田无从寻认,议由铜沛一带各团上赋之地拨补一百四十二顷,每年由徐州道发给租二千八百八十千。」(民国《续修曲阜县志》)光绪二十四年(1898)衍圣公孔令贻奉谕为翰林院侍讲,并开始正式主持府务。光绪三十年(1904),由德国承修的津浦铁路南段勘定至曲阜,准备穿过至圣林西部,孔令贻紧急赴省面商协调,并咨会津浦铁路大臣许景澄,力争设法使之迁移改线。

 

  光绪二十六年(1900)九月,清德宗载湉发布上谕兴办新学,提出除京师大学堂之外,各省均设办大学堂、中学堂、小学堂及蒙养学堂。次年又推行新政,再令各地开办新式教育。昔孔子杏坛设教、泗上弦歌,首开人类平民教育之先河,兴学重教本就是两千年来的孔氏家风。衍圣公孔令贻领风气之先,多方周旋,发动孔氏六十户族人积极募捐,于曲阜县十六社各设义学一所,课程「仍专以四书五经为基」;光绪二十九年(1903)六月,孔令贻将四氏学改为「曲阜中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又将曲阜县十六社之义学改作蒙养小学堂;在此基础上,又在曲阜中学堂内兼设高等小学甲乙两班,初等小学一班,同时,在曲阜城内四隅再各设小学堂一所。

 

  光绪三十年(1904),孔令贻会同山东巡抚杨士骧在衍圣公府之南、祖庙之东的原曲阜考院旧址,创办了新式师范学堂「曲阜县官立四氏初级完全师范学堂」,当时这是全国唯一设于县城的师范学堂。孔令贻亲任新成立的四氏师范学堂总理,亲身在堂,督率教习,勤于功课,从校长到每一位教职员工的选任,再到组织招生和后勤保障,物无巨细,事必躬亲,二师师生无不铭感。清末之季,西学东渐,身为儒宗世嫡的孔令贻创办新学,本乎祖德,博通时务、兴行起化,而以「植基立本、成德达材」为宗旨,实为近代曲阜教育之开创者和第一人。四氏师范学堂嗣后又于民国三年(1914)改称「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民国二十三年(1934)又更名为「山东省立曲阜师范学校」。

 

  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清德宗发布诏令,孔庙祀典升为大祀。衍圣公孔令贻于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赴京谢恩,「乃蒙颁赐彭氏御书『为世礼宗』匾额并准建坊,又蒙钦派稽查山东全省学务,山东杨中丞保荐为四氏师范学堂总理。津浦铁路所占地亩,呈请报效,中外各界巨卿人士下车瞻谒林庙者络绎不绝。(孔令贻)特委招待各员追赔款待。」(民国《续修曲阜县志》)

 

  孔令贻在奉旨督查山东全省学务后,以「改良校务,尊崇正学之责」,自光绪三十三年(1907)六月至三十四年正月,先后到济南、泰安、兖州、济宁、青州、胶州、登州、莱州六府二直隶州等地视察学务。在考察期间,孔令贻及其随从人员一行的经费「均自行发价,概不骚扰。沿途只要公馆一所、灯油茶水,余毋庸供给。」孔令贻周历各郡县,「每到一校,必集校园生徒,示以效忠守正之道,教育强国之图,使知端其趋向,壹志学业。更取教员所辑讲义及生徒所习文艺细加观览,其有授受不合者,随时示以改良之法」,又「诲以明人伦、崇正学,期有合于立人达人之旨」,于功课则注重经史国文、于规制则兼核度支各事,表彰先进,奖掖后学,力行兴学之效。孔令贻对当时的教育有着清晰而独到的见解,其于光绪三十四年二月上奏稽查济南、泰安、兖州、济宁四属学务的奏稿中说:「育材之道,以培植根本为先;办学之方,以考核实际为主。东西各国于学术进步之事,彼此择善而师。然与本国独擅优胜之学,赖以团结国家人民者,学校中必注意教授,弗使失传。故新学新理互相发明,而其国民性质虽经各种陶染,宗旨迄不少变。中国数千年来以文学经术立国,垂教久远。现虽设立学堂,于图算理化各科、史迹时务等事,分门讲肄,期于一变从前固陋,养成通达之才,使非文学经术,确有造诣。虽科学得有门径,亦惟习其艺而昧其理,知其细而忘其大,则改良学校之谓何哉。」五月初七日,则又在另一份奏折中则明确提出「修身育德」乃培养人材的根本,所以「修身」乃一切课程之纲领,应统领其他各科之业:「以修身为纲领,以各科为条目。纲领之大旨既伸,条目之分途毕举。……且古今理,中外同辙。外洋无论何等实业学堂、官立学堂、私立学堂,均不离修身一科,亦知修身为诸科入门之纲领,而诸科为修身发见之条目也。欲成完全之学科,各自有规则,功课欲收规则功课之实效,尤端重乎修身。」(《孔府档案》)

 

  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看到衍圣公孔令贻这个教育观点时,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切中时弊、且极具前瞻性的的真知灼见。衍圣公孔令贻当时所持的中外文化教育平衡观、和注重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即便放在今天也依然具有很深的启发意义。

 

  孔庙祀典升为大祀后,根据传统礼制,清廷也准备将阙里孔庙建筑全部改为黄瓦。光绪三十四年,山东巡抚吴廷斌拨付库平纹银五万四千余两,维修清代碑亭、毓粹观德二门、侔天地道冠古今二坊,并改孔庙建筑为黄瓦,这次工程至宣统二年(1910)告竣。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清德宗载湉驾崩于瀛台涵元殿,三岁的溥仪即皇帝位,改元宣统。是年清帝颁释奠武舞谱于阙里,完善了升格后的孔庙祀典礼制。宣统二年(1910)十二月,题颁孔庙御书「中和位育」匾额,衍圣公孔令贻并蒙赐穿带嗉貂褂、笔墨书籍等件。

 

  辛亥首义,共和肇造。清帝溥仪于宣统三年(1911)十二月二十五日发布退位诏书,「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清祚乃终。

 

  民国元年(1912)民国临时大总统发布《尊孔祀孔令》。民国二年(1913)八月二十七日至圣先师圣诞,民国大总统袁世凯遣派代教育总长范源濂来曲阜致祭,并召开第一次全国孔教大会,时与祭者达两千余人;十一月大总统令圣贤后裔膺受荣典,均仍其旧,并给衍圣公孔令贻一等大绶宝光嘉禾章。民国三年(1914)二月,袁世凯通令:「孔子之道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树万世师长,亘百代而常新。凡有血气,咸蒙覆帱,圣学精美,莫与比伦。……所有衍圣公暨配祀贤哲后裔膺受前代荣典,均仍其旧。」二十日,颁布《崇圣典例》,保留衍圣公世爵尊号,圣贤后裔旧有五经博士等世职,均改作「奉祀官」。这份《崇圣典例》后来又经过民国三年四月、四年一月的两次修订。民国三年,袁世凯还颁布了新制定的祭祀礼服、乐舞和礼仪,十月,颁发给阙里孔庙《祀孔典礼》、《祭祀冠服制》各一本。

 

  民国五年(1916),全国孔教大会再次召开于曲阜,孔令贻会间发表了著名的「释孔教」说:「凡我同人,都应知道孔子之道如天地,不是像宗教诸家有一教可名的。所以,修于自己,传于他人,该有天下的人都本是一家。不必有此疆彼界的分别,也不必有教内教外的异同。阐发圣人的话,讲明圣人的道,专以伦常纲纪、诚正修齐人道之教,愚夫愚妇可以知道,可以能行的为主,一人能不外人道,一人就不外圣教;一家能不外人道,一家就不外圣教。自然就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了。不必在人道之外,另外存个神道设教的思想。」(《孔府档案》)受清末以来激进反传统者的冲击,文化论争和学术分歧愈发激烈,自孔教会成立之初,孔令贻仰承先绪,以持守孔氏家法、维护中国学术为己任,对孔教会诸事均可谓居功厥伟。这篇演说,则从孔子与宗教的关系出发,对孔教会以及孔子之教做出了自己的解读,认为孔子之道即是「人道」而已,已然涵盖了世上所有宗教的根本道理,是合于天地的本然之理,故而孔教会不必像其他宗教一样,提出一个专门的教会教义,也更不必划分教内教外、国内国外的疆界人等。身为孔子嫡裔的衍圣公孔令贻,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从深层次的学理角度,为世人提出了耳目一新且独到精辟的阐述。

 

  民国八年(1919),孔令贻入京为清逊帝溥仪祝寿,赏「紫禁城骑马」。是年,徐世昌发布大总统令,阙里林庙奉卫之职规定每年四千圆、祭器乐器岁修费规定每年二千圆,由曲阜县拨给。同年,衍圣公孔令贻并拟定自八十六代到一百零五代孔氏行辈二十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在其去世后由陶太夫人于翌年十月代为咨请北洋政府内务部核准备案。民国八年(1919)七月,孔令贻岳父陶士鋆病逝,孔令贻再次赴京。但就在孔令贻抵京的次日却突发背疽,后医治无效,于九月十六日(1919.11.8)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时年四十八岁。

 

  孔令贻能诗、善画、工书,重辑《圣门礼志》一卷,于孔庙祀典的礼仪、祭器、礼器、礼生等条陈缕析、庶易晓畅,成为后世重要的参考数据。孔令贻一生逢光绪二十三年、三十四年、民国四年三次维修孔庙,督促庙工,恪尽职守,辛勤检视,其仰承祖德,倾心办教育,创办四氏师范学堂并领时代之先,是曲阜近代史上新式教育的真正开创者。

 

孔府旧藏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衣冠像

 

  孔令贻去世后,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停灵开吊,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遣京兆尹王达前往致祭,为表示「优礼圣裔之至意」,时国务总理靳云鹏副署大总统令,「从优议恤」,给三千圆治丧,灵柩由铁路运送回籍,包用花车、头等车和三等车各一辆,并通令各地,凡孔令贻灵柩所到之处的各地官员要亲往迎送。从北京启灵回曲阜时,又派陆荣启前往致祭送行。而逊帝溥仪除遣官致祭外,也加恩清室广储司发给恤典赏银五百圆,「以示笃念圣裔至意」。

 

  孔令贻元配孙氏,济宁人,太子太保、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孙毓汶之女,生于清同治二年,卒于光绪二十五年,行年二十九岁;继配陶氏,讳文潽,祖籍绍兴,长于北京,大名府知府陶士鋆第五女,生于光绪五年十月初五日,卒于民国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终年五十二岁;继室王氏,讳宝翠,遵化人,于民国九年正月二十日病逝,卒年二十六岁;侧室丰氏,曲阜人,卒于民国十五年七月。

 

  孔令贻一子,孔德成。女二:长女德齐,适光绪进士、晚清翰林、名书法家慈溪冯恕之子冯大正;次女德懋,适光绪进士、晚清翰林、史学家胶州柯劭忞三子柯昌汾。

 

 

第七十七代:孔德成(1920.2.23-2008.10.28

 

  孔德成,字玉汝,号达生,后以号而行字,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生于民国九年正月初四日(1920.2.23)。是年四月二十日(1920.6.6)大总统徐世昌令孔德成袭封衍圣公,并缓觐见;九月初四日(1920.10.15)又颁衍圣公袭爵封轴,准其成年后补行觐见。十月,依旧例袭封衍圣公行崇圣祠、启圣祠及寝殿、家庙、以及孔府报本堂、祧庙、夹室告庙礼。自宋仁宗至和二年第四十六代孔宗愿以来,孔德成先生是为历史上第三十二代衍圣公。

 

  孔德成出生前四个月父薨逝,遗腹子莫知男女,时举国关心,及王太夫人将娩,北洋政府特派山东省长屈映光亲至孔府存问。先生降诞,曲阜全城施放鞭炮庆祝,政府亦鸣礼炮十三响,以贺圣裔之有后。先生出生十七天后,生母王太夫人旋不幸又因产褥热去世,年仅二十六岁。所以孔德成先生生而孤弱,自幼由其嫡母陶太夫人躬亲抚育长大。民国十年(1921)十一月二十九日,未满周岁的孔德成先生以孝主身份为其父孔令贻治丧。十二年(1923),孔德成先生曾随其嫡母陶氏赴京觐见大总统黎元洪,陈请整理祀田租税。十四年(1925)九月,陶太夫人出私财于四氏学旧址创办阙里孔氏私立明德中学校,以「尊崇孔教,阐扬东方文化,造成中坚人材,挽救世风」为宗旨,考生不分省界、县界,凡有合于初级中学资格者一概收录,由衍圣公孔德成亲任校长,总理全校一切事务,学校并函请山东省长令行教育厅备案。明德中学共历时十三年,培养学生三百余人,后来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十一月因全面抗战的爆发而被迫宣布解散。民国十四年,孔德成先生正式开始担任家祭主祭。十五年(1926)十一月,山东省长令催财政厅将黄土岗地方圣府迷失祀田四百八十顷会同衍圣公府切实勘丈,照案移交。但由于时局变乱,最后并没有能够收回。而另据《孔府档案》的记载,历代封赠孔氏奉祀祭田,共计三千六百大顷,每顷一百大亩,约合一百〇八万市亩。自清末以来,由于连年的战乱,此时孔庙祀田已经迷失极多。民国十七年(1928)四月,北伐军总司令蒋中正过曲阜,上午谒孔庙,下午谒圣墓及至圣林。孔德成时年九岁,已非常聪慧,蒋「颇敬礼之」。六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于徐州发布《保护孔庙令》。鉴于北伐克成,全国统一在即,旧有爵号不宜于民国,八月,孔德成遂致书山东省政府主席呈请取消衍圣公名号。是年,国府委员蔡元培等人则提议没收孔府、孔庙及孔氏祀田等私产,来办理「纪念孔子各项事业之基金」。孔德成先生遂发布《敬告全国同胞书》,反对国府委员蔡元培等提议的废止祀孔、没收孔庙孔林案。

 

  《敬告全国同胞书》发布后,衍圣公府随之制定了《整理林庙计划》,罗列每年收支细目,请求国家拨补。(《孔府档案》)在此风雨飘摇的时刻,十八年(1929)二月陶太夫人又因病辞世,孔德成先生的起居遂由业师王毓华照料。而蔡元培等人所提议的没收孔氏私产案,后来经过工商部长孔祥熙的斡旋也没有得到通过。民国十九年(1930)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第四军李生达部将中央军第十三师卢本棠旅包围在曲阜城内,在三个炮兵团火力的掩护下攻打曲阜城,激战十一昼夜。晋军共向城内发炮八千余发,孔庙遭炮击三十多处,孔林围墙被打穿三百多处,林庙被创甚巨。周公庙和颜庙也遭到巨大破坏。孔德成与孔教会全体会员紧急致电阎锡山部,要求将曲阜划出战线之外,以保护孔林孔庙,后来再次促其停战。战后,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倡募捐款兴修被战火摧毁的至圣林庙。是年,孔德成主持大修《孔子世家谱》。二十三年(1934)五月,国民党中常会批准补助曲阜孔庙及颜庙、曾庙、子思庙、孟庙修建费用各十万圆。六月,南京国民政府规定每年八月二十七日为先师孔子诞辰纪念日;七月,国民党中常会128次常务会议通过《先师孔子诞辰纪念办法》,规定当天全国放假一天,各界悬旗志庆,各机关、学校皆举行纪念会纪念。

 

  民国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1934.10.5)先师孔子诞辰,南京国民政府特派主祭叶楚怆、陪祭褚民谊等人前往曲阜祭祀先师。礼成后,孔德成致谢辞。当天,全国各地也同时举行仪式纪念孔子诞辰。(民国《续修曲阜县志》)是年,孔德成有感世袭爵位不宜存于民国,再次主动请求南京国民政府撤销衍圣公爵号。南京国民政府以道统不可废为由,于十一月十五日通令以《天下为公》歌为孔子诞辰纪念歌。国民党中常会第147次、第158次会议通过《尊崇孔子发扬文化案》:决定改衍圣公名义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以特任官待遇;四哲旧赠名义则分别改为「复圣奉祀官、宗圣奉祀官、述圣奉祀官、亚圣奉祀官」,以简任官待遇;至圣及四哲嫡裔由国家资给培植,至大学毕业;国家特设小学于曲阜,优遇四姓后裔;并通过了修理维持曲阜孔子陵庙募捐办法。

 

  民国二十四年(1935)一月十八日,南京国民政府明定至圣等奉祀官选任标准及官阶:「国府十八日令:一、兹以孔子嫡系裔孙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以特任官待遇。二、兹以颜子嫡系裔孙为复圣奉祀官、曾子嫡系裔孙为宗圣奉祀官、子思子嫡系裔孙为述圣奉祀官、孟子嫡系裔孙为亚圣奉祀官,均以简任官待遇。」当时的行政官阶分为四等,即特任、简任、荐任、委任,特任官是文官最高级别,由总统特令任命。三月一日,南京国民政府又发布令字第1679号《国民政府公报》,以在浙江的孔子裔孙为孔氏南宗奉祀官,为简任官待遇。(《民国史事纪要(初稿)》)三月十二日,蒋中正发布通令,严禁军队驻扎孔庙。五月,日本驻济南总领事邀请孔德成先生出席东京汤岛圣堂孔庙落成典礼,奉祀官孔德成先生婉言拒绝,仅派代表出席。七月七日,孔德成先生携复圣奉祀官颜世镛、宗圣奉祀官曾繁山、亚圣奉祀官孟庆棠赴南京出席改爵后的奉祀官就任仪式。孔德成一行抵达浦口时,国民党中央代表褚民谊,国民政府代表傅选青、安剑平,国民党中央党部周钟南、及行政院、考试院、内政部、司法部、教育部、财政部、南京市政府等部门代表一百余人亲至车站欢迎,当天,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党部政治会议大礼堂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七月八日一早,孔德成等人先拜谒了中山陵,然后由国民政府委员陈立夫主持、考试院长戴传贤监誓,孔德成率颜、曾、孟三氏宗子于南京国民政府大礼堂宣誓就职。七月十日,又于南京夫子庙行告庙礼。至此,孔氏自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而始的衍圣公世爵正式走入历史,改以奉祀官之职。是年,奉祀官孔德成先生设古乐传习所于孔府东学,招生八十余人,孔德成亲任校长。

 

1936年,孔德成先生与孙琪芳女士结婚旧影

 

  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初三日(1936.12.16),奉祀官孔德成先生与前清名宦、光绪帝师孙家鼐之女孙孙琪芳女士结褵,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各部门亦派代表出席祝贺。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一月,《孔子世家谱》续修完成,计四集、一百零八卷、一百五十四册,孔德成为之作序。这次大修自民国十九年告庙开馆后,历时七年而成。也是自乾隆九年(1744)版《孔子世家谱》以来,孔氏谱牒近二百年以来的首次重修。这次修谱的一大变化是在遵守祖制严「内、外」孔之别的前提下,突破旧例而改成了全国谱系,属于孔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的阖族大谱。七月七日,卢沟桥事起,全面抗战爆发。十月,省立山东图书馆编藏部主任屈万里前来曲阜拜会孔德成先生,请求将山东图书馆南迁文物存于奉祀官府,孔德成先生慨允其请。嗣后,山东图书馆分三次将馆藏重要书籍善本、金石书画等重要文物三十余箱运抵奉祀官府妥放。

 

  民国二十七年(1938)一月二日,由于抗日形势严峻,山东危急,孔德成先生奉命南下,嘱托孔令煜代理府务,乃叩别祖庙,携夫人孙琪方、教师吕今山、秘书李炳南,以及贴身仆役四人由兖州乘火车南下至武汉。次日,日军进入曲阜,阙里沦陷。一月五日,孔德成在汉口发表《抗日宣言》,谴责倭寇侵略。又应国民外交协会之约,在汉口广播电台作广播讲演,赴宣传部国际宣传处新闻会议席间,向外报记者发表抗日演词。武汉沦陷后,再迁重庆,主持成立孔学会,组织名家,召开讨论及宣讲会,研究弘扬孔子学术思想与民族精神,并参与了《中华民国礼制》的制定。抗战期间,孔德成先生住在重庆歌乐山,国民政府专门建造了奉祀官府“猗兰别墅”,战后迁回南京。民国三十五(1946)十二月,孔德成先生担任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后又增补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三十六年(1947)四月,孔德成返回曲阜,接管府务,由孔令俊以秘书主任之职协助管理。五月,改革府务。六月,奉祀官府发布告示,免除孔府原各官庄贡纳。在历史上,清世宗曾于雍正八年诏令将曲阜附近各州县集捐税收解交曲阜县,再由曲阜县转拨衍圣公府管理,用来承担林庙、书院岁修之用。八月,奉祀官府再次发文,移交附近各县集捐给山东鲁西南行署,外地祀田则移交当地政府,曲阜祀田的收入则留作办理博物院基金。三十七年(1948)三月,孔德成先生赴美游学,任耶鲁大学荣誉研究员。十月一日,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致电南京国民政府捐出孔氏祀田,请派员接管田产。是年,孔德成先生出任总统府资政。三十九年(1949)二月,受国民政府之请自美回国,居台中奉祀官府。八月二十七日,至广州主持孔子诞辰二千五百周年祀典。

 

  孔德成先生迁台后,北望林庙,惟冀早日重修祀典,是以复建台北家庙,严洁祀事,倡导儒学。1952年先师孔子圣诞,于台北孔庙主持了迁台后的首次释奠礼,当时的台湾省主席吴国桢主祭,孔德成先生陪祭。当天上午十时,在总统府礼堂举行孔子诞辰纪念典礼,蒋中正亲自主持,国民党文武官员二百余人参加,孔德成先生做专题报告。下午四时,先生在中山堂做题为「孔子生平事迹及其思想」报告,听众爆满。19567月,孔德成先生任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主任委员,至19634月辞职止。嗣后又于1965年至2004年,一直担任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之职。195710月,孔德成先生受日本道德科学研究所与广池学园联合邀请,启程赴日,日本各界民众三千余人在羽田机场欢迎。在日本一个多月期间,所到之处,备受崇敬,乃至有匍匐叩拜者,日本天皇也对孔德成先生致以特殊礼敬,专为举办游园会,并邀请各国使节参加。19589月,应越南孔学会之邀,孔德成先生赴越访问并讲学,与南越政府商讨重振孔子学说以加强伦理道德等问题。19599月,又应韩国成均馆大学的邀请赴韩访问,并参加了韩国祭孔典礼,韩国总统李承晚待以上宾之礼。其后又多次出访,与当地学者名流交游,而外籍人士赴台求见礼敬者,亦始终络绎不绝。1960410日,孔孟学会成立,孔德成先生获选理事。1964年孔德成先生与台静农等人成立仪礼复原小组,挑选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十余位研究生参与,嗣后陆续出版《仪礼复原丛刊》凡十余种。1966年,孔德成先生会同孙科、王云五、陈立夫、陈启天等一千五百人联名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要求以每年十一月十二日为中华文化复兴节,获得首肯。19682月,文复会因感于祀孔礼仪、祭器、乐章、乐舞之设多己辗转凌乱或仅备而不隆,特成立祭孔礼乐工作委员会,重订释奠礼乐。该委员会由由蒋复璁担任主委,设礼仪、服装、祭器、乐舞四个小组,其召集人分别为方豪、王宇清、孔德成、庄本立,委员会广参古籍,斟酌时宜,历经多次研讨,数易其稿,改进方案「崇隆庄敬殊无逊于古制,而繁间损益执善守中之处则每有过之」。1969年孔德成先生自费出资拍摄仪礼复原《士昏礼》黑白影片,不仅突破了郑玄以来礼图不连贯的缺陷,也是世界上首部古礼电影,在海内外学术界影响巨大。19759月,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曾刊登专题报导对孔德成先生的专访。19828月,孔德成先生赴美国旧金山参加纪念孔子两千五百三十岁诞辰典礼,并担任主祭。19848月,蒋经国发布人事令,特任孔德成为考试院长。是年四月,孔德成先生启程赴荷、比、英、德、法、奥、西、意等八国访问,五月,于梵蒂冈会见教宗若望保禄二世。1990年连任考试院长,于19934月卸任。孔德成先生主持考试院工作期间,先后制定了公务人员考试法、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考试法、公务人员升级考试法、典试法、公务人员任用法、公务人员俸给法等法规。孔德成先生于1990年还又被受聘为总统府资政,2002年再次获得连任。19982月,孔德成先生同意其堂弟孔德墉在香港注册成立《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

 

  20081028日上午1050分孔德成先生因心肺功能衰竭,薨逝于慈济医院台北院区,享年八十九岁,葬于台北县三峡镇龙泉墓园。1030日,政府于台北市立第二殡仪馆举行公祭,总统马英九颁发褒扬令。孔德成先生德配孙琪芳女士生于1919年,祖籍安徽寿县,长于北京。孙太夫人系出望族,德行端粹,宿娴书史。与孔德成先生结婚后,恭敬俭朴、勤俭持家,懿德无不令人钦崇,病逝于2011115日,寿享九十三岁。

 

 孔德成先生晚年玉照

 

  孔德成先生精于三礼、金文、殷周青铜彝器之学,其书法四体皆擅,且精于甲骨、金石文字。自1955年起,在台湾大学中文系、人类学系兼任教授,并曾在台湾师范大学、中兴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兼任教职,开设「三礼研究」、「金文研究」、「殷周青铜彝器研究」等课程,勤诲善诱,培养出众多杰出后学俊彦,深得广大师生的敬仰。先生诲人不倦、执教不辍,纵担任考试院长期间,亦依然坚持每周授课两次,直至2008年初方因病告停。20051115日,台湾大学授予孔德成先生荣誉博士学位。先生著述颇丰,所撰《礼记释义》、《礼记叙论》、《金文选读》等皆名重一时,而其孔氏家传礼学之水平,更早已跻身近代礼学大师之列。孔德成先生一生倡导儒学,硕学清德,望重儒林,其对于礼学之研究、释奠礼乐之改进、以及对中华文物的保护实皆功莫大焉,亦早为学界所公认。先生恂恂一代儒宗,秉性纯厚,其自幼生长于雍穆熙和的环境中,自然形成其温良恭俭的德性,一生恪守孔氏家教,宽厚诚笃,为人豁达大度,奖励先进、接济后学,而广为世人所感佩钦崇。

 

  孔德成先生二子:长子孔维益,次子孔维宁。女二:长女孔维鄂,次女孔维崃。

 

  孔德成先生身后,因长子孔维益于1989年病逝,故由其长孙孔垂长于2009年承袭第二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之职。

 

 

第七十八代:孔维益(1939.11.7-1989.2.26

 

  孔维益,孔德成先生长子,民国二十八年十一月七日(1939)生于重庆,是为孔子第七十八代嫡长孙。

 

  孔维益先生幼承庭训,知书达礼,毕业于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涵泳经籍,深造有得。后来任教育达商业职业学校,再以专任副教授执教于黎明工业专科学校十四年。民国七十六(1987)年,被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礼聘为专任副教授,复兼任文化大学夜间部教授。平生以讲学为志业,勤诲善诱,深得学子敬仰。先生禀性豁达,风神俊朗,与朋友交,推心输胆,一诺千金,人咸感其诚。平居入则孝,出则弟,尤慎于修齐,圣门风范,于焉见之。

 

  先生体貌丰伟,禀质强健,故虽教学研究,颇称繁剧。然不幸于民国七十八年(1989)二月二十六日,以心肌梗塞形成循环系统衰竭而逝,终年五十岁,葬于台北县三峡镇安坑里龙泉墓园。耗讯经传,朝野震悼。时总统李登辉特派总统府李秘书长元簇亲临慰唁,并颁赐「诗礼贻徽」挽额。严前总统家淦颁「痛惜英才」挽额。谢前副总统东阁颁「教泽长昭」挽额。学子追慕良师,乡寅恸失益友,哲人其萎,古今同恨。

 

  孔维益先生德配于曰洁女士,太夫人系出名门,德容双全。子一,孔垂长,于2009年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女一,垂梅,2001年适于华航机长周孔德。

 

 

 

2019年3月19日 16:53
浏览量:0
收藏